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19日16时]:4月20日广西沿海为全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3:0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12:30前后。广西近岸为1.4米左右的中浪,北部湾北部为1.2-2.4米的中浪。近海水温为27.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国际动态

参考海洋

2020-04-24 16:20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字体: 打印

海洋管理

2020年联合国海洋大会推迟召开

【联合国海洋大会官网4月15日报道】4月1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原定于6月2日至6月6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2020年联合国海洋大会被推迟。会议共同主办国葡萄牙和肯尼亚将与联合国大会主席协商,确定会议的新日期和筹备进程的时间表,以适应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虽然大会召开时间推迟召开,但各类保护海洋和海洋资源的行动仍在继续,以推动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正在组织一系列网络研讨会,协助主要利益相关团体进行联系和提出开展海洋行动的新思路。

丹麦和冰岛合作建立海洋、气候和社会研究中心

【冰岛大学官网4月15日报道】4月15日,丹麦嘉士伯基金和冰岛政府合作建立丹麦-冰岛研究中心,中心将设在哥本哈根大学和冰岛大学,研究活动主要侧重于冰岛周围海洋。研究人员将利用环境DNA方法学的最新进展,结合当前生态过程的信息,展开跨学科研究,增进对气候、生物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海洋经济

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发布海洋基因报告

【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官网4月17日报道】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发布《海洋基因组:海洋遗传资源保护与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利用》报告。文中探讨了与海洋基因组相关的现有利益和潜在利益、所面临的威胁以及保护海洋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采取公平和包容的治理方法,支持基因组学研究和商业化,建立全球多边惠益分享机制,增强发展中国家的法律能力,增加财政和政治支持,为海洋科学提供基础设施和资金,以便公平地分享和利用海洋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

海洋生态

法国研究如何将珊瑚礁保护与人类经济活动更好地结合

【法国国家科研署官网4月17日报道】面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法国承诺到2022年将海洋和陆地保护区的份额增加到其领土的30%。由法国国家科研署资助的一个项目,通过设立不同类型的珊瑚礁保护区,来检验如何将珊瑚保护与人类经济活动更好地结合起来。为了探索不同类型的珊瑚礁如何更好满足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研究人员发现,在设立了完全禁止人类活动保护区、部分禁止人类活动保护区后,大部分珊瑚礁在保护区的措施下,其满足人类活动的能力有所提升。特别是通过设立部分禁止人类活动保护区,能够同时相对满足生态保护和人类经济活动的需求。这一结果将有助于协调环境保护和沿海珊瑚礁地区经济发展的利益。未来这项研究将加入更多影响因素,以更精确地确定珊瑚礁满足人类活动的能力。

欧盟公布欧洲“区域海洋公约覆盖范围”等三张地图

【欧盟海事论坛官网4月13日报道】近日,欧盟海事论坛下属的欧洲海洋地图集项目发布欧洲海域的“区域海洋公约覆盖范围地图”“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地图”“海草分布地图”三张地图。该项目每两周发布一张涉及海洋环境、技术等领域的欧洲海洋地图。“区域海洋公约覆盖范围地图”标记了赫尔辛基公约、巴塞罗那公约、布加勒斯特公约、奥斯陆公约覆盖保护的欧洲海区范围。“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地图”根据欧洲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EUROBIS)信息,结合生物学信息,展示了2011年欧洲海域观测到的物种数量,将有助于海洋可持续性利用研究。“海草分布地图”展示了地中海海草的分布预估图。欧盟海事论坛是欧盟旗下公开的旨在促进欧洲海事政策利益相关者沟通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注册该论坛并对其内容发表评论。

海洋科技

美国借助卫星监控浅海海底

【美国科学杂志4月17日报道】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ICESat-2卫星被设计用来探测极地冰和森林覆盖,拓展了一个新的探测目标——浅海海底。该卫星在2018年发射后,科学家发现卫星高度计的绿色激光能够穿透40米深的沿海水域。由于船只和声呐波束的测量局限,许多浅于5米的海底未被探测,这就在海图上的海岸线留下了水手们所说的“白丝带”。ICESat-2小组已经开始了以自动化的方式生成这些水深测量数据的新项目,同时特别关注珊瑚礁。这些直接测量也为在全球范围内监测珊瑚礁在气候变化压力下的健康状况提供可能。

欧盟支持的创新技术项目可使潮汐能成本降低30%

【国际海洋开发委员会官网4月16日报道】欧盟支持的潮汐涡轮动力加速器(TiPA)项目开发了可将潮汐能发电成本降低近30%的技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对原型机进行了海底测试。该项目的合作伙伴包括爱丁堡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亚琛工业大学、西门子和伍德集团。为期三年的TiPA项目还将制定一项商业化策略,将新技术出售给潮汐能开发商,增加技术开发利润。

美专家提出影响北极的七个关键因素

【美国国会山报4月18日报道】美国威尔逊中心极地研究所和全球风险与恢复项目主任迈克·斯弗拉格称,美国前副总统拜登近日刊文概述了其当选后美国外交政策的轮廓,迈克发现政策涉及很广但未提及北极地区。北极地区与全球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和安全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在北极的实际存在与政治存在是必要的。迈克建议拜登应制定一项以科学为导向、以事实为基础的北极国家战略。迈克指出影响北极的七个关键因素是气候、商品(自然资源)、商业活动(航运)、连通性(互联网连接以及基础设施)、社区(原住民社区)、合作以及竞争,任何有前瞻性的美国外交政策都应包含北极问题以及这七个关键因素。尽管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紧张,但两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水平很高,北极的竞争是真实存在的,但还是可控制的。

科学家利用环境DNA技术监测海洋生物多样性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官网4月14日报道】爱尔兰高威梅雅理工学院正在使用SmartBay观测台来整合环境DNA。环境DNA工具依靠从环境中获取核酸来检测遗漏的物种“生物痕迹”,并使用可编程的过滤采样器来进行过滤工作,目的是分析和扩展广泛的物种分类学范围,并监视入侵物种,以便更有效地研究和监管海洋生物多样性。

新西兰科学家称海平面小幅度上升会引发更严重的洪灾

【新西兰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官网4月14日报道】新西兰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了海平面上升和沿海洪水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海平面的小幅度上升可能会在未来20~30年内推动沿海洪水发生的频率大幅增加。该研究发表在著名科学期刊《自然灾害与地球系统科学》上。新西兰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Scott Stephens博士表示,下一步工作是建立网站以存储未由海平面测量仪器测量的历史海平面事件信息,同时记录气候变化对平均海平面变化和极端海平面频率变化的影响。

研究发现气候模型大大低估了格陵兰岛的冰盖融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官网4月15日报道】2019年,由于高温和特定的大气环流模式,格陵兰冰盖的冰损失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科学家们在《冰冻圈》杂志上撰文称,忽视这些大气模式的气候模型可能会大大低估未来冰的损失量。哥伦比亚大学气候学家、该研究主要作者马可·特德斯科和比利时列日大学极地气候学家泽维尔·费特威斯发现,2019年地球表面质量增加了约500亿吨,与此同时该板块损失约5600亿吨。根据数据,总地表质量平衡大约比1981~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3000亿吨,比2012年记录到的最低地表质量平衡6100亿吨还要低。这些结果表明,在2019年,格陵兰冰盖经历了自194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冰量损失。作者表示,科学家在气候预测模型中考虑大气条件和喷流的影响,对这些过程的更好的理解将提高对冰损失的预测。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