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海洋预报[14日16时]: 4月15日广西沿海为转潮期,高潮位出现于10:00、19:0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3:10、13:20前后。近岸为0.3米左右的小浪,北部湾北部为0.2-0.6米的小到轻浪。近海水温为22.5℃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广场

鲍鱼等海洋物种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2022-12-20 09:3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儒艮、鲍鱼、柱状珊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2月9日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又增添一些海洋物种。据新名录,所评估的海洋物种中近10%面临灭绝危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当天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布,在评估的1.79万种海洋物种中,1550余种面临灭绝危险。这些受威胁海洋物种中,至少41%遭受气候变化冲击。

关注重点之一是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它在全球范围内属“易危”物种,但生活在东非附近海域和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附近海域的儒艮分别被升级为“极危”和“濒危”。最新研究发现,东非附近海域成年儒艮数量已降至不足250头,而新喀里多尼亚附近海域成年儒艮不足900头。它们受到的主要威胁包括:被渔船误伤、偷猎、其食物海草被油气勘探开采活动破坏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还首次对鲍鱼生存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全球54种鲍鱼中有20种面临灭绝危险。鲍鱼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可持续的采收和非法捕捞,气候变化、疾病和污染让问题雪上加霜。比如,海洋热浪日益频繁和严重,2011年就曾导致西澳大利亚最北部地区99%的罗氏鲍死亡。

此外,加勒比海的柱状珊瑚数量自1990年以来锐减超80%,受威胁等级从“易危”跳过“濒危”,直接升为“极危”。最近几年出现了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石珊瑚组织损失病”,感染大面积柱状珊瑚,是其面临的最紧迫威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