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6日16时]:9月7日广西沿海为半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8:40、21:4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3:30、15:30前后。广西近岸为3.0米左右的大浪,北部湾北部为4.0-8.0米的巨浪到狂浪。近海水温为29.5℃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广场

“蛟龙”首潜大西洋满载而归

——历时164天,开展载人深潜作业46次,创3次“9天9潜”新纪录

2024-06-11 16:02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记者 王自堃)5月28日,“深海一号”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停靠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码头,标志着中国大洋83航次顺利结束。

本航次是中国载人潜水器在大西洋首次载人深潜科考,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与支持母船“深海一号”首次在大西洋开展深海调查。本航次于2023年12月17日从青岛起航,先后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大西洋开展调查作业,历时164天,总航程约5.7万千米,成功开展载人深潜作业46次,创造了单航次下潜次数最多和3次“9天9潜”新纪录。

据悉,洋中脊是地质构造过程、生命过程、水动力过程剧烈作用的区域,孕育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丰富资源,深刻塑造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当前调查深海生物多样性与连通性的重点研究区域。中国大洋83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研究员孙永福介绍,本航次通过“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搜索、定位和证实多处活动热液区,圆满完成南、北大西洋15个热液区下潜,获取了热液喷口区域温度、甲烷和氢气等第一手环境数据,采集到盲虾、贻贝和蠕虫等宝贵的深海热液生物样品以及硫化物、玄武岩和沉积物等深海地质样品。

本航次相关调查成果填补了南大西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空白,初步掌握了大西洋典型热液环境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连通性规律,将为大西洋中脊公海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航次期间开展了对外合作交流活动。2024年4月14日~17日,“深海一号”船停靠佛得角圣维森特岛明德卢市码头期间,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和中国驻佛得角大使馆共同举办了以“促进中佛海洋交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放日暨中佛海洋合作交流活动。中佛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双方应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框架下,持续开展科研合作和交流,共同打造海洋科技、气候变化与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平台,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大洋83航次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总体组织与指导,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组织实施,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第三海洋研究所,以及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9家科研机构、高校和技术保障单位共同完成。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