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海洋预报[3日16时]: 4月4日广西沿海为全日潮,高潮位出现于22:0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7:30前后。近岸为0.4米左右的小浪,北部湾北部为0.5-1.0米的轻浪。近海水温为20.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广场

协同育人壮大海洋经济

2025-02-18 17:00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数据显示,我国海洋水产品总量稳定增长,连续35年位列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粮仓”。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是关键。

  近些年,我国在培养海洋经济人才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达3000多万人,海洋人才总量160多万人,海洋专业技术人才101万人,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等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我国沿海省市的海洋科研机构达100多个,科研机构中从业人员近2万人,从事海洋科技活动人员超1万人,形成集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和海洋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海洋专业人才队伍。

  综观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短板。一是专职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人才,尤其是行业领军人才不足;二是人才结构失调、复合型人才难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三是产业链不完备、发展平台受限,产学研协同机制尚不完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衔接不够紧密。

  对此,应多措并举,一方面,针对区域核心产业要求,建立高质量实践教育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产业意识。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行业的认知,培养更多既懂行业又爱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还应灵活运用产教融合平台,设计具有产业特色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双重效益。依托校政企协同模式,高校可以凭借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需求支持和高校学科优势,推动更多主体参与其中。在东西部协作中,搭建“政府、高校、企业、农户”深度协同的人才培养矩阵,形成以“政府立题、企业出题、学生选题、科研破题”为核心的协同育人模式。

  此外,改革相关人才评价机制,优化人才考核标准,将产学研协同贡献度纳入各级评价指标。加强标准建设,分层分类建立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教材标准、师资队伍标准和质量监控标准。完善海洋经济人才配置,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为相关人才在不同科研机构、企业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提供更多机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 乐 王春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