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南宁与世界的约会,在硕果金秋之际,绿城南宁以自己的热情与开放、活力与激情,在最美的季节,迎来了东盟各国的客商与嘉宾。
这是一次名城向世界的展示,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海洋合作美好蓝图”的名义,已连续举办11年的盛会,见证了绿城日新月异的变迁,展示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磅礴如虹的发展态势。
邕江之畔,一曲合作与共赢、欢乐与友谊的华美乐章正在奏响;洁白无瑕的“大穹顶”内,中国—东盟海丝飞扬,合作不断,迸发出无限的梦想与期许。
每到这季节,广西南宁就成了朱瑾花的海洋。
9月18日,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启。会场外,到处是“海洋合作新亮点东盟博览创商机”的标语。这与本届博览会的主题“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海洋合作美好蓝图”相辅相成。
海洋合作结硕果
走进会展中心,一楼展厅的“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合作成果展”异常夺目。
今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海洋合作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共同推进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因此,“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合作成果展”一经展出,便吸引无数观众驻足观看。展览以年表触摸屏的形式,全面展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合作的历程。
展览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由3个板块组成,分别是高层引领、积极响应和务实推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政府为推动与东盟合作推出的务实之举。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和亚太经合组织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的成立,对于落实领导人的倡议,进一步加强多方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中国与东盟的长期合作开启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示范,双方在海洋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不断探索合作机制,海上合作成果持续涌现。在展览的第二部分,对此详细做了介绍。
中国与东盟10国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广为覆盖,海洋科技合作成就斐然,海上联通关联通畅,海洋环保、人文合作精彩多多。包括“扭转南中国海和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以及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等。这些成果的展示,对于维系和促进民心相通将产生良好效应。
展览第三部分,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未来令人心潮澎湃。其中,不乏精彩看点。
海洋合作是中泰合作的重要推动力和亮点,双方建立了完备的长期合作机制,包括中国国家海洋局与泰国签署了系列文件、建立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等。
中和印尼政府间成立了海洋与气候中心,建立了海洋领域高官、科学家和专家学者间的对话交流机制。
中国和马来西亚海洋合作更广。两国在《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将开展中马业务化海洋数值预报系统合作等项目合作,为双方海洋领域的合作提供良好平台。
文莱、柬埔寨、缅甸、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均在积极推动与中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
未来,中国国家海洋局将继续坚持“深化互信、着重共同关切、面向未来、合作共赢”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共同应对重大挑战,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海上丝绸之路不是独唱,是合唱”
自古以来,海洋都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贸往来的重要纽带。
两千多年前,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文化联在了一起,绵绵不断。今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东盟带进了互信合作、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海上丝绸之路不是独唱,是合唱。”东博会期间,一位外国嘉宾说。
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中最大的对华贸易伙伴。近10年来,中马两国关系和经贸合作高速发展,马来西亚的燕窝、清真食品、棕榈油等产品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渠道,进入中国市场。
新的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发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马来西亚马中总商会会长、拿督黄汉良认为,这将为马来西亚带来新机遇。“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马来西亚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中受益。”
泰国是较早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东盟国家。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泰国与中国地理人文相近,保持长期友好合作。泰国商务部长差猜·沙里卡耶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一带一路”构想符合泰国发展需求,泰国是区域合作构想中连接“陆上东盟”与“海上东盟”的重要交汇点。
越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表示,相信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东博会,将为商界提供巨大合作机遇,为实现亚洲和平、稳定、繁荣的美好愿景做出卓著贡献。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构想,也是世界的机遇。
老挝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说,“一带一路”建设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能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必将惠及沿线各国人民、造福世界和平发展,为中国和东盟各国描绘合作共赢的美好蓝图。
相聚到永久
“再高的山峰不能阻挡/坚强的拥抱/超越的渴望/广阔的天空才能书写/腾飞的希望和辉煌/相聚到永久/风雨并肩走……”东博会主题曲《相聚到永久》,唱响了东博会“友谊、合作、发展、繁荣”的主题。
在这个合作交流的舞台上,中国与东盟“风雨并肩走”,建立了深厚情谊。
蜿蜒迂回绵延数千公里,一路浩荡奔流入海。澜沧江—湄公河,宛如一条连接亲情的纽带,孕育出沿岸各国相近相融的醇厚文化。“一江连六国”。正如中国开国元帅陈毅在《赠缅甸友人》诗中所写:“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澜沧江—湄公河,将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民心相通,每一次的交流、汇集看似无声,却胜有声。还记得在2014年东博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摄影展”上,一位中国青年站在缅甸莱茵湖的夕阳美照下,露出喜悦的笑容:“立此为证,我一定要去缅甸,这个世人开始涉足的世外桃源!”
在一幅铁路开进青藏高原的苍茫风雪摄影作品下,一位东盟国家的老人久久伫立,在被异域美景打动的同时,老人的感慨令人动容:“我们国家要是有这样的技术,我们的经济将发展得更快!”
9月20日,展会结束前一天。两位越南姑娘在“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合作成果展”标牌下留下了倩影。她们是广西民族大学的留学生,用不太流利的汉语,祝愿中越两国海洋合作更加紧密,祝福中越友谊长存。
一个展览,折射出中国—东盟人民的愿景,道出了加强沟通往来合作的强烈心声。而这只是东博会促进民心相通的一个缩影。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