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海洋预报[22日16时]: 4月23日广西沿海为全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0:30时前后,低潮位出现于11:20前后。近岸为0.7米左右的轻浪,北部湾北部为0.6-1.4米的轻到中浪。近海水温为26.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广场

“海上丝路”海洋环境预报系统试运行

2018-12-27 15:25     来源:中国海洋报
【字体: 打印

1226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发的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系统投入业务化试运行。该系统通过中国海洋预报网海上丝路专题频道,中英文发布海上丝路沿线海洋环境预报产品。

 

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倡议共建南海、阿拉伯海等海域的海洋灾害预警报系统,共同研发海洋灾害预警报产品。今年初,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正式启动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该系统采用“7+2”架构,即海浪、海面风、风暴潮、海啸、搜救、溢油和海洋温盐流等7个预报分系统,加之海上航行安全保障服务平台、中国海洋预报网海上丝绸之路专题频道。服务范围包括南海、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等海域,主要发布海洋环境、海洋预警报产品,服务于海上运输、海上护航、灾害防御等领域。

 

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海上丝路区域海洋灾害频发,数十万人因风暴潮、海啸等灾害死亡,同时,因海况恶劣造成的沉船、溢油等航行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也时有发生。该系统的推出,可切实提升海上丝路沿线的海洋环境保障能力。

 

该系统目前涵盖“海上丝路”沿线102个城市(包括67个港口),预报产品分辨率优于10公里。风暴潮、海啸、搜救、溢油等预警预报系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海洋温盐流预报系统在主要海洋预报机构共同参与的国际比较计划中表现优异。航运、渔业、旅游、海洋工程等行业用户可通过海上航行安全保障服务平台,查询航线预警信息、船舶动态等,还可在线智能生成航行计划。公众可通过中国海洋预报网海上丝绸之路频道,查看与滨海旅游、海上出行相关的各种预报信息。

 

该系统在相关领域得以初步应用。如亚丁湾护航等专项行动,已使用该系统提供的预报产品。航行安全保障服务平台及船载客户端,已在有关“走出去”企业中试用,并在大洋科考活动中得到好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还协助孟加拉国,开发了风暴潮预报系统,助其提升海洋灾害应对能力。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于福江表示,未来,中心将积极加强同“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进数据共享,提高数据获取能力,提升预报保障技术水平,不断推进技术升级,提高预报准确度。同时,通过合作开发和技术援助,与沿线国家共同提高海洋环境预报水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