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19日16时]:4月20日广西沿海为全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3:0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12:30前后。广西近岸为1.4米左右的中浪,北部湾北部为1.2-2.4米的中浪。近海水温为27.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广场

以海陆经济一体化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05-09 09:10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字体: 打印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对资源、能源和空间的需求急剧加大,陆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制约促使各沿海国家将战略重点转向海洋。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经济是陆域经济系统向海洋延伸的结果,海陆产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紧密的技术经济联系,发展海洋产业必须坚持海陆经济一体化原则。

那么,海陆经济一体化如何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其内在作用机理是什么?又可以通过哪些政策组合来实现?这是理论界和实践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海陆经济一体化是指根据海陆两个经济单元间的产业、技术联系机理,运用系统论和协同论的思想,通过海岸带地区的统一规划、联动开发、产业链的组接和综合管理,对海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海域功能分区与沿海陆域功能分区的协调,进而提升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综合效益。

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终实现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海陆经济一体化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涉及到多种海陆要素的再组合,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环节来完成。

海陆经济系统内蕴含着驱动其各要素和空间联动与耦合的多种动力。一方面,市场经济主体通过其逐利活动,自由地在海陆经济系统之间优化资源配置,转换生产要素,建构海陆产品、服务与技术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调控政策,推进海陆经济联动与耦合,以取得海陆经济协同互动的整体效应。在各种动力集合作用下,海陆经济向联系紧密化、互动高级化、结构复杂化、效应高效化方向演化。

随着海陆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海陆两大经济系统不断发生要素对流,引致海陆产业联动、海陆空间衔接,并对海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发展方式产生影响。

首先,海陆经济一体化能够提升海洋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海陆产业系统间具有基本对应性,即海陆产业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彼此相互对应。这种结构对应性通过海陆产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关联形成立体性、蛛网状海陆产业系统结构,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的集群发展态势。这能有效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其次,海陆经济一体化能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陆域经济系统发展历史悠久,而海洋经济系统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有待优化和提升。这种差异性决定了陆域经济系统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陆域成熟产业的相应技术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海洋经济系统,使海洋经济系统发展从陆域经济系统的技术渗透中获得动力,实现产业门类增加和产业结构优化。

最后,海陆经济一体化能推动海洋产业绿色发展。海洋生态环境系统和陆域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关联、影响,它们都是地球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海岸带地区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区位特征,极容易成为生态环境易损区,是海陆生态系统一体化的关键节点。因此,经济活动的调控主体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与统一的角度,综合治理、保护海陆生态环境系统,从源头上遏制陆源污染物排放到海洋。

笔者研究认为,可从以下5种方式探索海陆经济一体化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第一,加快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首先,要加大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政府引导投入、企业主体投入、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海洋科技投入机制和技术创新资金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机制,积极发挥政策性资金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风险预防机制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其次,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科技兴海政策。坚持市场在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研发和转让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支持有条件的涉海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建立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优惠和奖励机制。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搭建海洋高新技术转让平台,为技术供求双方提供海洋高新技术交易支持系统。

第二,培育海洋产业集群,推动海陆关联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沿海地区可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建立完善土地、财税、基金等区域性产业集群扶持政策体系。优先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育种等海陆关联度高的产业,配套发展与核心产业相关联的海洋产业,促进海洋产业链条向内陆腹地延伸,形成区域性海陆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与临海城市功能融合。

第三,实施“点--面”梯度推进的海陆区域开发政策。沿海地区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应遵循区域经济和产业“点、线、面、圈、群”的空间演化规律,充分发挥圈内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具有“极化-扩散”效应的经济网络。沿海大型港口城市是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极点”,要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不断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链沿海岸线和交通干线迅速向海岸带和内陆腹地延伸,形成空间上的“双轴线”。随着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不断向“轴线”集聚,各种生产要素的频繁互动,海陆关联性产业交错布局,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点群、轴带”,最终形成现代海洋产业跨地区、跨行业的专业化协作体系。

第四,坚持海陆联动,推动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沿海地区要打破地域界限和部门分割,逐步建立、健全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将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纳入区域经济整体发展规划当中。区域内各利益主体之间成立高级别的协调机构,共同应对区域内外的发展变化,以区域一体化的姿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区域内各城市要从整体上统筹资源配置,建立跨地区的区域市场运行机制,营造各类海洋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五,加强海陆污染综合防治,促进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首先,加强海陆污染同步监管防治。陆域经济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当前以总量控制的治理方法不能从根本上遏制陆源企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相关部门可以探索建立海洋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采取灵活的市场调节机制。其次,推动跨区域海洋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在陆源入海污染源监控、海洋生态修复建设、海洋环境联合执法、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海洋自然资源管理处)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