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27日16时]:3月28日广西沿海为半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9:10、20:0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2:40、14:00前后。广西近岸为0.3米左右的小浪,北部湾北部为0.4-0.8米的小到轻浪。近海水温为22.5℃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广场

海洋一所海洋生物砷含量研究获新进展

2020-08-14 10:14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海依文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宗兴、研究员王保栋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期刊《水资源研究》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鱼类相比,底栖动物(如软体动物、甲壳类)存在着更明显的砷生物富集效应。砷在软体动物中,具有明显的生物放大效应。在甲壳类、鱼类中,出现了明显的生物稀释效应。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食用甲壳类海产品带来的健康风险高于食用软体动物、鱼类,但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明显危害。

据了解,砷是一种有毒金属元素,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含砷废物在径流输送、直接排放、大气沉降等作用下,富集于河口海岸带沉积物,进而对水生生物、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目前,我国科研团队针对砷在中国沿海环境介质中的浓度水平、生物富集、生物放大的系统性研究比较缺乏。近期,科研团队通过测定胶州湾大量生物样品的砷含量,对我国东部、东南部沿海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的砷含量水平、生物放大效应、海产品消费健康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该研究成果是海洋一所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对于加深认识近海污染物入海行为过程与环境效应,保护河口海岸带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