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22日16时]:4月23日广西沿海为半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6:30、18:1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0:00、12:30前后。广西近岸为1.2米左右的轻到中浪,北部湾北部为1.0-2.0米的轻到中浪。近海水温为27.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广场

发力海洋能 增添新活力

看中国海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

2020-12-24 15:43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高悦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1世纪以来,面对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紧缺和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国际社会对海洋能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据国际能源署海洋能系统技术合作计划预测,到2050年全球海洋能装机容量将超过3亿千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亿吨,可为全球提供超过68万个直接就业机会。

我国海洋能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今年10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

海洋能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智慧能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方向。可以预见,随着海洋能利用技术不断突破,海洋能必将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焦点。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海洋能技术已经成为国际能源战略关注重点,我国海洋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海洋能是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包括以海水为能量载体的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广义的海洋能还包括海上风能、太阳能、海洋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海洋能具有储量大、可持续利用、绿色清洁等特点,是各国应对全球化石能源短缺以及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之一。

海洋能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无论是承担更多碳减排责任的传统海洋强国、能源需求增长迅速的新兴国家,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压力较大的小岛屿国家,均对海洋能发展给予高度关注。

近年来,欧美等传统海洋强国持续加大海洋能开发利用力度,出台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和激励政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欧洲拥有丰富的海洋能资源,海洋能开发利用规模处于领先地位。据2016年发布的欧洲海洋能路线图显示,到2050年,海洋能发电将可满足欧洲10%的能源需求。近十年来,欧盟已在潮流能和波浪能领域投入超过26亿欧元,全球约50%的潮流能企业、45%的波浪能企业以及一半以上海洋能试验场都位于欧洲。

美国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相关机构在海洋能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吸收、储备了大量海洋能领域先进技术和知识成果,以期在国际新能源领域技术竞争中占据先机。2013年以来,美国能源部通过设立专项支持计划,对能源技术创新给予大力支持,其中海洋能年度支持规模突破1亿美元。同时,美国正在组织修订《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提出将“海洋和水动力可再生能源”修改为“海洋能源”;编制《海洋能源研究与开发法案》,提议“建立国家海洋能源中心”,推动海洋能产业发展。

韩国将海洋能作为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示范项目带动作用。韩国在潮汐能利用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装机规模25.4万千瓦的始华湖潮汐电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潮汐电站。2017年,韩国海洋与渔业部发布《海洋基础建设发展战略2030》提出,到2030年,韩国海洋能总装机规模将达150万千瓦。

生态文明建设的“海上实践”

我国海域广、岸线长、岛屿多、海上能源需求突出。发展海洋能既是优化能源结构、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战略需要,也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的重要举措。

我国海洋能开发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由于支持力度有限,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较缓。2010年,中央财政设立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以下简称海洋能资金),从示范工程、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新技术研究试验以及公共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洋能发展。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国海洋能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海洋能资源利用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其中,浙江LHD 潮流能发电项目采用总成平台和水轮机模块化集成方式,可根据海底地形和水深条件灵活布置水轮机,提升了对海洋能集约利用的能力和机组可靠性及可维护性。该项目总装机已达1.7兆瓦,连续运行时间超过41个月,累计发电量超195万度,均居国际前列。

20196月,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网箱“澎湖号”完成交付,并在渔业养殖基地开展养殖示范。“澎湖号”可为海水养殖活动提供120千瓦的绿色电力以及超过1万立方米养殖水体,获得国内外多个意向性订单,已具备产品化推广能力。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具备规模化开发利用海洋能资源能力的国家。海洋能产业发展公共支撑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一批企业进军海洋能产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海洋能开发队伍初步形成。我国已加入国际能源署海洋能源系统技术合作计划,与多个国家签订海洋能开发合作协议,我国在海洋能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机遇与挑战并存

海洋能作为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就地产能、就近消纳、精准预测、按需定制、可持续利用等特点。同时,海洋能资源主要集中于我国经济发达、用电需求突出的东部沿海地区,开发海洋能资源可做到就近消纳,为当地提供能源补充。海洋能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可根据海岛和海洋开发活动、海上设备用能等需求,提供分布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沿海地区及海岛经济发展对新兴海洋能产业的发展也可提供广阔而稳定的市场。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深度转型期,海洋能是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随着海洋能产业发展,将有效促进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特种材料、海洋防腐、电力配送、海水综合利用、水产养殖等一大批上下游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为沿海地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补充,还可为当地海洋产业升级提供支持。

近年来,我国海洋能已从起步摸索状态过渡到了快速发展期,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日趋完善、装备可靠性不断提升。但相较于我国风电和光伏等产业,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仍面临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开发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尚未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等问题。

专家认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海洋能向产业化迈进的关键阶段,应重点围绕潮流能规模化利用、海岛分布式供电、海洋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等方向,以示范带动技术装备升级,进一步推进海洋能资源规模化利用及产业化发展,降低发电成本,建立和完善海洋能产业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推动海洋能资源逐步成为海岛地区替代能源及沿岸地区补充能源。同时,聚焦海水养殖、海上设备供电等能源需求,开展海洋能综合利用装备应用及推广。积极主动融入全球海洋能创新与应用网络,拓展国际市场,加快推动我国海洋能技术装备“走出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