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27日16时]:3月28日广西沿海为半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9:10、20:0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2:40、14:00前后。广西近岸为0.3米左右的小浪,北部湾北部为0.4-0.8米的小到轻浪。近海水温为22.5℃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广场

坚持创新驱动,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1-04-22 09:50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高悦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4月9日~10日,第十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主题为“陆海统筹、科学至实,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多位院士、专家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海洋防灾减灾等热点问题,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设有4个分论坛,31位专家学者以海水淡化及水处理技术、海岛海岸带保护与管理、深海探测技术与智能装备、海洋观测技术等为主题,展开深入交流。论坛期间,中国海洋学会党委第五次会议、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第二届四次会议召开,中国海洋学会深海技术分会、中国海洋学会海水资源利用专业委会成立。

推动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蒋兴伟代表中国海洋学会党委作报告。报告指出,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为海洋科技创新营造了发展环境。要推动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文化等方面融合发展,凸显科技创新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从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到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等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我国海洋经济面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对经济拉动作用下降、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但存在后劲不足的隐忧,及产业布局有所优化但资源环境压力尚未缓解等一系列难题。

报告指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海洋产业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国产化水平和成果转化率不够高;涉海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远未建立,鼓励自主创业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尚未全面形成;我国在深水、绿色、安全、药物等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为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生态环保、开拓深海大洋、扩大对外交流、加强政策支持、加快人才培养共7项建议。

在创新驱动方面,要以科技创新培育海洋产业新动能,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培育高附加值的海洋新项目、新产业,全面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加大“科技兴海”实施力度,强化企业创新平台支撑。结合区域特色与优势,培育和建设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综合效益好等特征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推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基础设施保障,完善海洋公共服务模式。

在科技引领方面,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数字经济为驱动力,推动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海洋领域的智能化、生态化、服务化、跨界融合化发展进程。以海洋环境保障为抓手,构建现代海洋服务业体系,加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开发应用,拓展海洋产业链条,从而实现现代海洋服务业规模与质量的同步提升。以国际合作为契机,将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现代海洋渔业技术装备、深海油气勘探开采技术装备、海洋观测技术装备、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装备、海洋环保技术装备以及海洋新材料作为重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高度融合发展,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构建新发展格局

近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备受关注。沿边地区如何准确认识新发展格局、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副院长郭锐表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立足自身发展阶段与条件的新判断,并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与全球外部环境新变化作出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抉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吉林省等沿边地区推动扩大开放、精准开放、跨境开放、新型开放提供了新机遇。

郭锐介绍说,吉林省地处中俄朝交界,位于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吉林省拥有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运输等丰富的海洋产业种类,打造了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开通了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实现吉林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釜山航线常态化运输,“长珲欧”货运班列等稳定运行。

2020年,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批。该示范区的主要建设任务是依托地缘优势,探索内陆地区发展海洋经济新路径,把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相结合,构建发展新高地,引领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吉林省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区域格局做出积极的先导示范。

郭锐建议,在“双循环”理念下,加快构建吉林省海洋经济区域发展新格局。

具体而言,遵循“双循环”理念要求,吉林省应在确保省内海洋经济良性循环上做足功课,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保持陆海联动的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以陆带海、陆海协同发展的完备产业体系优势,提高海洋技术水平,为吉林海洋经济建设提供支持。

“双循环”理念倡导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吉林省应加速构建对外合作循环新型经济体,推进港口互联互通,建立通畅安全高效的海上运输、物流、商贸大通道,促进资金、技术、资源、人才等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积极打造海洋产业联盟和海洋科技合作平台。

“双循环”理念强调贯通融合式发展,吉林省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与各国建立共同实施涉海项目的合作关系,打造利益共享机制,有序扩大吉林省内陆地区开放,提升省内各市的“向海”意识,真正做到省内、境外两手抓。

“海洋经济为吉林省衔接内外、对接供需注入了新活力,也是畅通省内大循环、联通省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郭锐表示,吉林省有着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能够直通日本海与日、韩、朝、俄等国开展海洋经济合作,我国东北省份也均对发展海洋经济有着强烈意愿。吉林省可借助发展海洋经济的契机,推动我国东北地区开展海洋经济区域合作的进程,推动吉林省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新发展。

助力防灾减灾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和巨浪明显增加。

多年来,科研人员从大气科学的角度对台风进行了系统研究,但对台风过程中海洋的剧烈变化及其对台风的反馈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成为限制台风研究和预报水平的瓶颈。

“当前,海洋与台风多尺度相互作用研究成为国际海洋与大气科学的前沿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可以2013年发生在西太平洋的超强台风“海燕”等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开展海洋与台风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性。

据介绍,近年来,陈大可带领科研团队深入分析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关系,针对上层海洋的多尺度环流系统对台风的响应机制、上层海洋的动力和热力结构对台风的调制作用等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通过不懈努力,该团队开发了针对台风的海洋与大气观测技术和组网观测系统,并通过一系列海上现场观测实验,为剖析台风结构以及台风过程中的海气相互作用机理获取了第一手资料。该研究揭示了海洋中尺度涡旋与台风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不仅促进了海洋环境预报技术研究、气候模式改进,还可为我国海洋与大气观测技术发展、海洋与大气学科协同创新、完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理论框架等提供了支持。

展望海洋与台风相互作用研究未来,陈大可建议加快发展新的综合观测技术、新的耦合预报系统、新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理论,更好地满足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需求。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