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29日16时]:3月30日广西沿海为半日潮,高潮位出现于20:5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4:50前后。广西近岸为0.2米左右的小浪,北部湾北部为0.2-1.2米的小到轻浪。近海水温为23.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广场

我国海草床保护与修复研究获进展

2021-07-22 09:39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张典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生态学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识别我国华南沿岸海草床潜在适生区分布,并绘制海草床生态保护和修复优先区。该研究可为海草床的保护与修复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海洋国土的生态空间管理提供可用的规划工具。
海草是海洋中唯一的被子植物,分布于全球热带至寒带的广泛区域。在我国,海草床主要分布在华南沿海和渤海沿岸。海草床是海洋中最富有生产力、服务功能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但同时也是受保护程度最低的典型生态系统之一。海草床空间分布不明、缺乏系统的压力评估等因素,阻碍了对其保护与修复行动的开展。
研究团队提出了将生境适宜性和人类活动压力耦合的二维评估框架,采用物种分布模型,在华南沿岸预测了约3536~4852平方千米的海草床潜在适生区,并设计综合暴露指数对人口、渔业经济、水产养殖和航运等直接或间接人为压力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首次识别了我国华南沿岸海草床保护与修复的优先区。研究发现华南沿岸海草床可能存在尚未被记录的分布地点及较大的保护空缺,而国际研究推测的全球海草床分布可能对中国区域存在高估。该研究可为海草床的保护与修复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海洋国土的生态空间管理提供可用的规划工具。
研究团队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等研究单位合作,相关研究结果以“结合生境适宜性和人为压力绘制海床草保护与修复优先区”为题发表在《生态指标》。海洋三所高级工程师胡文佳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海洋三所研究员杜建国为通讯作者,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副研究员陈石泉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的支持。
近年来,海洋三所海洋保护生态学团队在海草床生态保护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从海草床食物网、生态连通性,到保护空间规划,形成了微观至宏观的多层次研究体系,成果相继以封面文章发表在《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海洋学报(英文版)》《生态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这些研究完善了对海草床生态系统食物网的认识;证实了海草及其附着生物是海草床鱼类和底栖生物的主要有机碳源,在海草床生态系统食物网的能量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揭示了海草床微生境的多样性,提出礁栖生物利用多样化的微生境为海草床和珊瑚礁之间的宏观连通性提供支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