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2025年4月广西沿海将出现三次距警戒潮位较近的天文大潮过程,分别出现在4月3-5、19-21、29-30日。4月3-5日广西沿海各代表潮位站最高潮位距警戒潮位50厘米左右,4月19-21日广西沿海各代表潮位站最高潮位距警戒潮位70厘米左右,4月29-30日广西沿海各代表潮位站最高潮位距警戒潮位30厘米左右。重点关注4月底5月初的天文大潮期是否有低压系统影响广西沿海。各代表潮位站最高潮位、潮时具体预报如下:2025年4月广西沿海天文大潮期各代表潮位站最高潮位一览表代表站位日期时间最高潮位(cm)警戒潮位(cm)是否超警北海4月3日20:52483550否4月4日21:43491550否4月5日22:44486550否4月19日21:13468550否4月20日22:06474550否4月21日23:11469550否4月29日18:16458550否4月30日18:54503550否钦州4月3日21:28550600否4月4日22:23553600否4月5日23:23543600否4月19日21:46530600否4月20日22:31533600否4月21日23:26534600否4月29日18:37534600否4月30日19:21572600否防城港4月3日21:17454510否4月4日22:12458510否4月5日23:11448510否4月19日21:37430510否4月20日22:22433510否4月21日23:18434510否4月29日18:30436510否4月30日19:13474510否涠洲4月3日20:57435480否4月4日21:47439480否4月5日22:43428480否4月19日21:03413480否4月20日21:47415480否4月21日22:43415480否4月29日18:11415480否4月30日18:51452480否注:潮位起算面为水尺零点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内快报

从发现到守护——广西北海涠洲岛海洋观察节侧记

2025-03-17 11:09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参赛选手拍摄海洋生物影像。广西科学院供图


3月7日~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观察爱好者齐聚广西北海涠洲岛,共赴一场海洋之约——第三届涠洲岛海洋观察节。


本届涠洲岛海洋观察节由广西科学院、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北海新绎游船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选手参赛。他们组成24支队伍,在3月8日零点开启的“48小时生物观察竞赛”中各展身手,遵循安全观察、友好观察、科学观察的原则,探索涠洲岛海洋生物的奥秘。


活动结束后,选手们共上传3954张海洋生物观察照片,较上一届增加34%,为丰富和完善涠洲岛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贡献了力量。


结识海洋“新朋友”


说起涠洲岛的海洋生物,大家最熟悉的或许是大名鼎鼎的布氏鲸。本次海洋观察节上,选手们结识了许多神奇美丽的海洋“新朋友”。


在五彩滩的海蚀平台,来自南宁的一支观察小队惊喜连连。这支由4名成年人和3名小朋友组成的队伍,清晨7时多就前往正在退潮的礁石海滩潮间带进行观察,直到10时下雨才不得不撤离。离开前,大家还恋恋不舍地俯身观察潮池,对一丛丛酒红色的脆枝果孢藻赞叹不已。短短几个小时,他们就拍摄到囊藻、黄斑海蜇、柳珊瑚、鳞笠藤壶、日本菊花螺、五边角蜂巢珊瑚等数十种海洋生物。


今年的参赛选手中,有选手已连续参加了三届。大部分参赛队伍以家庭为单位,小朋友们在观察中表现出色,他们总能发现那些容易被大人忽略的细节,收获了惊喜。


聆听大咖博物讲座


发现“新物种”后,人们自然想要知道它们是什么,这是认识海洋、亲近海洋的第一步。在我们身边,海蚀崖壁、大小洞隙、石头底部、沙泥之下,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生命。知晓它们的名字,观察它们的特征,了解它们的习性,才能更好地走进它们的世界。


为帮助选手深入了解海洋物种,感受自然之美,本次海洋观察节特别安排了五场大咖博物课堂。课程包括《探访中国水下生命世界》《潮汐之间生物观察指引》《水下摄影基础》《大型底栖生物识别和观察》《涠洲岛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专家的讲解为选手们补充了科学知识,让他们能更好地将理论与自然观察实践相结合。


此外,选手们还可以通过登录微信小程序“涠洲岛生物观察—物种图鉴”、翻阅专业海洋生物图鉴等方式,对照生物特征,辨识它们的种属,让这些海洋“新朋友”逐渐变成“老朋友”。


自然至美,万物共生


在这短暂的48小时里,选手们有的全力以赴搜寻并辨识物种,有的则在海滩上悠然散步、拍摄动人影像,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感受着海洋。


涠洲岛海洋观察节发起人,是广西科学院科学教育与传播中心副主任、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与科学教育创新团队负责人陈默,他在开营仪式上表示,海洋教育应是全民参与的事业,希望更多人能了解海洋,发现海洋的神秘与美丽,从而热爱海洋、保护海洋。


正如今年海洋观察节的主题“鲸涛之下,万物共生”所表达的,每一位来到海洋观察节、踏上涠洲岛的朋友,都对自然与人类的共生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可持续发展、零废弃海岛等理念,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人类与海洋始终紧密相连、共存共生。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