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记者 叶青青
5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新建5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7处国家级海洋公园名单,这是我国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钦州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名列其中,是广西惟一一个国家级海洋公园。为此,记者从钦州市海洋局了解到钦州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的相关情况。
地理条件和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所在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气候。茅尾海为钦州港的内湾,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的海湾,湾顶有钦江和茅岭江注入,河口地貌和环境特征明显。
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盐沼植物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原生状态,具有很高保护价值。钦州茅尾海是我国和全球近江牡蛎的种质资源保留地,具有国家和国际保护意义。红树林和盐沼生态系统属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退化,是我国和国际的重点保护对象。红树林和盐沼生态系统的稀有性和脆弱性,决定了它们是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重点保护对象。
为了便于管理和兼顾航道,将位于海洋公园顶部连片面积较大的红树林和红树林—盐沼生长区及牡蛎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其面积为578.7hm2,占国家海洋公园总面积的16.6%。其中红树林面积26.9hm2。
据悉,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内同时拥有红
树林、盐沼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又是中国最重要的近江牡蛎种质分布地,这在我国十分少见,唯一性和典型性突出。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化与临海电力、石化、造纸、冶金、建材等重工业建设对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压力较大。
钦州市海洋局副局长陈同茂说:“红树林、地方种组成的盐沼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不仅是全球保护的重要对象,同时还维持了茅尾海作为我国和全球近江牡蛎最重要的种质资源保留地与养殖场所。为了可持续发展,急需建立海洋公园以协调保护和发展,维护我国在南中国海环境保护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保护和合理利用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与特色海洋资源。”
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兼容性、典型性、优美性
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选划范围全部位于茅尾海中部海域,不建设基础设施,不涉及国土规划,但已做相应衔接;规划开展滨海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渔业、海上运动等项目,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根据《钦州市海洋功能规划(2008-2020)》、《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和《钦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茅尾海主要规划为增养殖区和生态保护区,其周边规划为旅游、商务和居住区。在这些规划的框架下,规划和建设“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地方政府在该海域及周边已开展的基础设施、海域管理、旅游、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为国家海洋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奠定了基础。
广西钦州茅尾海是半封闭式的内海,面积约2,是钦江和茅岭江汇合的河口海湾。特殊的地形和内陆淡水的注入,使钦州茅尾海成为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本地天然盐沼植物茳芏这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良好的水体环境,使茅尾海成为中国近江牡蛎的重要采苗地和全球近江牡蛎种质资源的保留地。在一个海湾内同时出现红树林、盐沼生态系统在广西和我国都不多见,而且这些系统基本上处于原生状态,是地带性海洋高等植物群落的重要标志,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科研价值。此外,茅尾海内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也是支撑钦州湾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陈同茂说,从地貌和景观看,茅尾海分布着北部湾
沿海罕见的红树林-盐沼复合群落,牡蛎插柱采苗和浮排养殖景观。她们景观独特,风景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和公众科普教育意义。
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分为三个区
记者从钦州市海洋局了解到,根据国家海洋公园功能区划分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广西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划分为三个区:重点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适度利用区。
重点保护区中,红树林和盐沼生态系统属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退化,是我国和国际的重点保护对象。为了便于管理和兼顾航道,将位于海洋公园顶部连片面积较大的红树林和红树林-盐沼生长区及牡蛎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其面积为578.7hm2,占国家海洋公园总面积的16.6%。其中红树林面积26.9hm2。红树林和盐沼生态系统的稀有性和脆弱性,决定了它们是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重点保护对象。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盐沼植物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原生状态,具有很高保护价值。钦州茅尾海是我国和全球近江牡蛎的种质资源保留地,具有国家和国际保护意义。
生态与资源回复区中,生态与资源恢复区面积约为721.0hm2,占海洋公园总面积的20.7%。茅尾海是全国最大的近江牡蛎采苗基地,近江牡蛎天然母贝生境保护意义重大。在生态与资源恢复区内,近江牡蛎采苗区面积为244.2hm2。此外,该区域可适当进行景观生态旅游的开发。
适度利用区中,除了重点保护区与生态与资源恢复区以外的所有连续海域为适度利用区,其面积为2183.0hm2,占海洋公园总面积的62.7%(附图2),其主要利用内容包括:近江牡蛎采苗与养殖,渔业资源增值,航道疏浚与海湾整治,海上观光旅游,海上运动。在适度利用区内分布零星的红树林和盐沼。对这些零星分布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境应加以斑块状保护和修复。
“广西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在功能上符合政府的上述规划,是未来茅尾海滨海新城提高城市文化层次,发展海洋生态旅游与休闲度假的一个重要品牌。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热潮中,钦州市在临海工业城市化的同时保护和合理开发茅尾海,在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中,茅尾海定位为周边建设滨海新城、茅尾海开展海洋生态旅游与休闲度假,以及发展海洋渔业生产基地。
协调工业、城市发展与环保的关系
钦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茅尾海的整体规划工作,在《茅尾海综合整治规划》、《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钦州港口总体规划》、《钦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钦州市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调查分析、科学论证和充分协调,确定海洋公园的范围和功能分区,充分体现茅尾海四大功能定位的协调性,突出茅尾海保护与开发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
据了解,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选划符合200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已批复的钦州市海洋功能区划,已衔接好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关系,不存在重叠问题;工业区和道路路网都位于陆地区域,海洋公园选划范围全部位于茅尾海中部海域,与陆地不接壤,不涉及工业区和道路路网建设;海洋公园已将航道明确划出,不纳入海洋公园的选划范围,并为航道和天然潮汐通道留出充足海域,不会影响到各航道正常通航和长期发展;海洋公园的选划可有效改善茅尾海生态和景观环境,有利于钦江和茅岭江流域的环境保护。
随着北部湾经济的崛起,钦州已成为广西最重要的临海工业和港口基地,将于2020年成为人口超百万的大型城市。临海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无疑给钦州茅尾海的景观和生态环境维护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茅尾海的生物多样性与优良的生态环境,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广西和钦州市政府的共识,而海洋公园正是兼顾海洋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方式。建立“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是协调工业、城市发展与环保的关系,保护和合理开发茅尾海,推进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的历史要求。
对钦州的海洋旅游业将是一大促进
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规划总面积为3482.7 hm2。假设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游客达到每年500万人次。这个平均密度不会影响旅游的舒适度。但考虑到具体的景点和假期,游客密度可能在局部景点提高约100倍,对局部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根据钦州市和钦州湾三娘湾目前的旅游容量看,钦州茅尾海的旅游资源容量估计至少为每年500万人次。
根据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滨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与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有关的重点海洋旅游项目为:1、沙井旅游风情岛2、辣椒槌休闲度假区3、七十二泾生态旅游区。沙井旅游风情岛区、辣椒槌休闲度假区将通过交通连接成一体,构成钦州茅尾海东岸的新城。
钦州茅尾海的景观资源。七十二泾位于钦州市区南面的钦州湾中部的茅尾海南端,距钦州市区约。总面积约2,各个岛屿表面风化强烈,多由志留系与侏罗粉砂岩和页岩构成。这里也是我国唯一的岛群红树林分布地,景色蔚为壮观。仙岛公园建立在七十二泾的一个小岛上,因形似一只缓缓爬向海面的乌龟被称为“龟岛”,登岛远眺,钦州港区尽收眼底。鳄鱼石位于七十二泾众多岛屿中的南面的一个小岛名“青菜头”,青菜头横海而卧,岛上怪石嶙峋,其中一块形似鳄鱼,栩栩如生,加上拍岸和海浪,更为生动逼真。
麻兰岛是钦州湾上的一个海岛,岛上植物保护完好,绿树成荫,绿地覆盖率80%。麻兰岛四面环海,海滩沙质,部分为红树林带。六墩岛集山、水、礁、滩、树、石、草于一体,由四座小山丘由北向南排布。柔软的沙滩、清澈湛蓝的海水、奇嶙怪状的石头、翠绿葱笼的花草野果、温和的海风。登高远眺,钦州港城区和红沙环海湾的独特风景尽收眼底。
据相关人士预测,随着钦州滨海新城的建设,以及生态滨海旅游、休闲渔业滨海旅游、观光滨海旅游、度假滨海旅游、游艇旅游、海岛综合旅游设施的配套和建设,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游客数量在2015年很可能达到约500万人每年,占规划游客总量的62%。
列入国家级海洋公园凸显茅尾海的生态环境效益
“钦州茅尾海是钦州市中心区、钦州滨海新城和钦州港工业区的交汇地。红树林、盐沼是茅尾海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不仅可以降解污染,净化水体,还为茅尾海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和丰富的饵料,并通过食物链和潮汐维护整个钦州湾海域生态环境。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钦州临海工业与滨海城市建设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茅尾海出现了如下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七十二泾天然水道的人为阻断,海陆岸和海岛天然植被衰退,海洋生物栖息地面临减少,海洋渔业资源过度利用,海域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外来物种、红树林虫害等天然胁迫加强。”陈同茂介绍。
陈同茂说,生态保护中划出的生态地区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5%,包括现有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作为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国土空间。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11.53%;生态恢复区面积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8.52%。为了在建设中保护广西北部湾海洋环境,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规划》明确提出:“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及沿海红树林、海草床、河口港湾湿地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的生境保护”,并在《规划》的专栏“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众多工程”中列出“合浦山口,北仑河口,党江,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工程”。可见,红树林已经成为北部湾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战略性储备资源,关系到国家南海生态安全。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达到生态钦州,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敏感问题。
对此,陈同茂说,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建设将从机构、机制、法规等方面缓解,甚至解决以上重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效益巨大。钦州茅尾海是我国红树林、盐沼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分布区;是我国和全球近江牡蛎的特产地;茅尾海内的岛群红树林与红树林-盐沼景观国内罕见。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建立,有利于协调开发与保护;有利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境与特色海洋渔业资源栖息地的维护;有利于资源的增值。
将提升茅尾海滨海新区的人居环境价值
据了解,200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建设方案。在这些计划和规划中,红树林、盐沼和滨海湿地是沿海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中之重。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联合国发展署(UNDP)也筹巨资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相关的研究、监测、保护恢复、管理示范、培训与教育活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制约因素”中明确指出“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修复压力较大”。为此,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建立,是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
钦州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组团,面向东南亚。建立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保护红树林和盐沼生态系统,不仅体现了钦州地方政府,也体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和我国政府对海洋环保的重视。
陈同茂说,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为我国和东盟合理利用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示范基地。钦州湾丰富的海洋资源、良好的环境生态与高强的开发之间的矛盾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全球也不多见。钦州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将来在有效缓解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将为我国和东盟海洋国家提供培训和示范基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