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海洋预报[14日16时]: 4月15日广西沿海为转潮期,高潮位出现于10:00、19:0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3:10、13:20前后。近岸为0.3米左右的小浪,北部湾北部为0.2-0.6米的小到轻浪。近海水温为22.5℃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内快报

提升服务能力 减少海洋灾害

2011-06-10 15:48     来源:广西海洋局
【字体: 打印

广西沿海处于南海和太平洋台风影响区域范围,是我国风暴潮的多发区和主要灾区之一,近十多年,广西发生台风风暴潮12次,造成财产损失80多亿元,人员死亡64人。

今年5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日前,记者专程前往广西海洋局采访,了解到我区海洋系统始终把海洋预报减灾工作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群众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推动海洋预报减灾工作从传统服务型向综合保障型转变,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亮点一:海洋预报减灾工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7年,根据自治区政府要求,自治区海洋局组建了风暴潮、海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应急专家组,2009年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设立广西地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由自治区海洋局分管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按照统一、高效的原则,广西海洋局及下属各市海洋局、监测预报机构均设专人负责海洋观测预报减灾工作。广西海洋局独立后,设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预报减灾处,部分市局也已设置海洋预报减灾科(挂牌)并配备相应人员,逐步建立起了自治区和地方相结合的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工作体系。

亮点二:海洋灾害区划和警戒标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08年开始,广西海洋局着手开展《广西海洋灾害区划》编制的前期工作,2009年完成了初步成果,20109月,经反复论证,征求沿海市、县、乡人民政府意见后,报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

目前广西在北海、钦州、防城港市设有47个风暴潮防灾区,41个海啸防灾区;在涠洲岛附近海域、防城港市白龙尾附近海域设有灾害性海浪防灾区;8个赤潮重点防灾区设在涠洲岛附近海域、三娘湾海域、铁山港湾、廉州湾、茅尾海海域、钦州湾、防城港湾、珍珠湾;海岸侵蚀重点防灾区设在英罗港马鞍岭沿岸区、 尾沿岸区、钦州湾中部湾颈区;外来物种入侵重点防灾区为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沿岸滨海沙地桉树种植区、沿岸养殖区;海水入侵重点防灾区有海城区海角路、侨港镇南侧一带、涠洲岛南侧一带、防城港市港区南东侧。

按照《广西海洋灾害区划》的规划要求,沿海三市人民政府在海浪防灾区共设立警戒潮位标尺200个,对沿海16个海洋、水文站点进行了警戒潮位的核定工作,选定了风暴潮、海啸灾害的避难救助点31个,设立转移指示牌73块。

20113月,在南宁召开的2011年全国海洋预报减灾会议上,广西海洋局就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了国家海洋局的高度肯定。

亮点三:海洋观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广西海洋观测、预报、预警工作主要由自治区海洋局与南海分局共建的广西海洋监测预报中心负责实施,该中心现有北海、涠洲、铁山港、钦州、防城港等5个观测站点,由广西海洋预报台对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整理,形成海洋预报。为加强我区有关灾害防御工作,1996年,自治区海洋、气象、水文等部门联合组建广西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系统。广西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是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目前预警预报信息分别通过自治区和沿海市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对公众进行发布,为沿海地区政府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亮点四:海洋应急管理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2009—2010年,广西先后建成海洋应急视频会商自治区海洋局节点和广西海洋监测预报中心节点,每次海洋灾害影响广西期间,自治区海洋局按照国家海洋局统一安排参与国家海洋灾害应急行政会商,监测预报中心参与应急业务会商;每月按照自治区政府的工作安排参与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定期分析会商。2009年起组织开展广西海洋灾害年度预测会商会。对全年可能影响我区近岸海域的海洋灾害进行预测会商,提早做好防灾减灾准备。

海洋灾害影响广西期间,各海洋观测、预报部门开展风暴潮、海浪应急观测,24小时值班,通过电话、传真、手机短信平台等手段及时发布风暴潮、大浪预警预报服务;各单位按照应急响应机制和标准启动灾害应急响应,专人值班组织信息传递和发布,为确保沿海地区涉海部门和产业的海上安全提供保障。

亮点五:海洋预报减灾宣传和人才培训稳步推进

广西海洋局与当地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合作开办海洋预报专题节目,及时发布海洋灾害预警信息,有效扩大了海洋预报的覆盖面;利用“5·12”防灾减灾日、“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等活动,组织沿海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有效提升了全社会的海洋防灾减灾和风险防范意识;通过邀请国家海洋局环保司、南海分局南海区海洋预报台的领导和专家前来授课等培训方法,有效提升了海洋预报减灾队伍的整体素质。

自治区海洋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阶段广西海洋预报减灾工作将继续按照《全国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体系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5)》的要求,在海洋观测预报体系、预警预报产品分发、应急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一是实施预案,加强演练,避免灾害来临时而导致的猝不及防;二是加快《广西海洋观测预报规划(20102015)》的评审报批工作,为十二五期间广西观测预报体系的建设和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做指导;三是推进海洋立体观测网络的建设,拟在现有5个观测台站的基础上,增设白龙尾、大风江等观测站点。于近期投放1—3个大中型浮标,开展海上水文气象要素观测。在目前建设有北海铁山港、钦州港、防城港3个灾害实时监控系统基础上,两年内全部建成覆盖广西近岸和涠洲岛周边海域的监控系统;四是建设信息发布网站,加快推进海水浴场、港口、码头的户外电子显示屏建设,满足游客和渔民对海洋信息的及时掌握。在去年建立的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基础上,加快相关系统的开发工作,提高应急反应速度。

相关链接

什么是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与海洋及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还有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台风等。

引发海洋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大气的强烈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海洋水体本身的扰动或状态骤变;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及其伴生之海底滑坡、地裂缝;全球变化及海平面上升等。海洋自然灾害不仅威胁海上活动安全,而且还会造成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