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海洋预报[15日16时]: 4月16日广西沿海为全日潮,高潮位出现于19:4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4:10前后。近岸为0.2米左右的小浪,北部湾北部为0.2-0.6米的小到轻浪。近海水温为22.5℃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内快报

广西海监部门严厉打击非法抽砂采矿行为查获10艘非法采砂船只

2011-08-01 15:38     来源:广西海洋局
【字体: 打印

记者雷倩倩报道  729广西海监部门对广西钦州茅尾海一带海域的非法抽砂采矿行为,开展专项执法整治行动,当日查获10艘非法盗采盗运砂船,制止多起偷采海砂行为。

海水变得混黄

当日,中国海监广西区总队联合边防等涉海部门的执法人员,从钦州市钦州港七十二泾码头出发。

一路碧海蓝天,执法船只行驶至茅岭江13号航标附近海域时,海水分成色彩分明的两部分:一边蔚蓝,一边混黄。在混黄色的海面上,停泊着十余艘船只,并且海面传来“轰轰”的作业声。乘坐快艇的执法人员立即上前检查,并控制住了正在采砂的船只。

在一艘船身印着“桂钦(临)24208船号的采砂船上,记者见到,船上已装满了抽上来的海砂,约200立方米,水份已滤干。因装满海砂,船身下沉,中央部分的船舷已被海水淹没。在现场,这艘船的船主无法出示海上采砂所需的“海域使用权证书”、和“海砂开采许可证”。

据该船船主说,采这船海砂大约用时1小时30分。按计划,海砂将送往陆地上的一家公司出售,通常海砂的售价约40/立方米,他从中抽取18/立方米的提成。当场船主被责令将海砂卸回海里,恢复海域现状。

当日,执法人员查处了10艘正在进行非法采砂的船只,并责令其将海砂卸回海里。同时收缴了一批采砂设备,将其中一艘非法采砂船扣回钦州港进行进一步处理。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海底的生态系统相较陆地更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修复。而海砂就像陆地上的植被,维持着海底的生态平衡。非法采砂者抽取海砂,造成海水浑浊,海底生物死亡的同时,也改变了海底地形地貌,对航道也会造成影响。近年来,随着滨海城市的发展,城建所需用沙量增大,不少非法分子就打起了海砂的主意,危害很大。

殃及大蚝养殖户

与此同时,该片海域的大蚝养殖户也承受着非法抽砂采矿带来后果。

对于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团和村村民先生而言,每次出海,看到海面上正在作业的非法抽砂采矿船只,总不禁感到忧虑。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从海里抽上来的“黑砂”价格很高。每到夜晚,前来采矿的船只也“蜂拥而至”,海面上常常停泊着约200艘抽砂采矿的船只,“疯狂”采矿,“若选址得当,一艘船一个晚可抽上5吨‘黑砂’”。钛铁矿、锰矿这类海底矿产正是先生所指的“黑砂”,据先生说,目前有某些种类的“毛矿”每吨价格已从13001400元涨至2000余元。

先生说,与“黑砂”一同抽上来的是大量“黄砂”,即海砂,被非法采矿者视为废弃物,刚抽上来的“黄砂”当即会被排入海中,这时大量的“黄砂”同时堆积在一处,形成一座海底“山丘”。这些“山丘”经过一段时间,将被涌动的海水慢慢推平。一些“山丘”很高,“丘顶”和海面持平,它们存留时间较长,不熟悉情况的过往船只不注意,就会撞上“山丘”,发生事故。先生就曾见过一艘运输船只“撞山”后,不得不停留了几天,直到“山丘”消失才得以离开。

而那些顺水流向下游的“黄砂”,则给像先生这样的养殖户带来了困扰。先生说,2007年,他饲养了10万只大蚝,然而顺流而下的“黄砂”逐渐堆积在他的养殖场里,约1/3大蚝被“黄砂”掩埋,窒息而死,到2009年收蚝时,损失数万元。2011年,先生又养殖了26万只大蚝,而他所在的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大蚝养殖户,也都面临和他同样的困境。

两市共管执法难

据了解,目前尚无单位和个人取得在茅尾海海域抽砂采矿的相关证照,任何海上抽砂采矿的行为都属违法行为。

据钦州海洋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茅尾海是一个口袋形状的内海,与茅岭江口交界,被淡水河带入交界处的河沙、矿产资源丰富,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盗采分子趋之若鹜。目前,该海域的非法抽砂采矿情况比较严重。2011年上半年,中国海监钦州市支队针对茅尾海海域的非法抽砂采矿行为,每月进行10次以上专项或联合执法检查,共查处非法采砂案16宗。

该负责人说,虽然,茅尾海的地理位置给它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但也给打击非法抽砂采矿行为带来了难度。茅尾海与茅岭江交界,同时,又由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共管,非法抽砂采矿船与执法人员玩起了“捉迷藏”。原本在钦州管辖的海域抽砂采矿的非法船只,看见当地执法人员到来,或是将船驶入淡水河,或是驶入防城港管辖海域,给监管部门查处带来了难度。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