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船船海砂变成了丰厚的利润,流入盗采者腰包的时候,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海洋资源的保护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航道改变,岸线后退,海洋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从南到北几乎每一座沿海城市。为了有效打击非法采砂,各地海监机构积极行动,采取了多种措施。今年以来,广西区各级海监机构展开专项整治,以每个月10次以上的行动频率,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文/李 阳 雷倩倩
盗砂:黄砂船、黑砂船威胁钦州“母亲海”
镜头一:海水分成“蔚蓝”“混黄”两部分
茅尾海位于广西钦州市南边,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半封闭内海,被称为钦州的“母亲海”。专项整治盗砂行动启动当天,广西联合执法队伍从钦州港七十二泾码头出发,前往茅尾海海域,一路上碧海蓝天,风景宜人。然而,当执法船队行驶至茅岭江13号航标附近海域时,海水忽然变成了色彩分明的两部分:一边蔚蓝,一边浑黄。在浑黄色的海面上,停泊着十余艘船只,并传来“轰轰”的作业声。这些采砂船搅动海底的黄沙,使平静蔚蓝的海水顿时变得混浊了。
乘坐快艇的执法人员立即上前检查,并控制了正在采砂的船只。一艘船身印着“桂钦(临)24208”船号的采砂船上,已装满了抽上来的海砂,约200立方米,水分已滤干。因装满了海砂,船身下沉,中央部分的船舷已被海水淹没。这艘船的船主无法出示海上采砂所需的 《海域使用权证书》和《海砂开采许可证》。海监执法人员当场责令船主将海砂卸回海里,恢复海域原状。
镜头二:趁着黑夜掘取“黑金”
近年来,盗砂船从海里抽上来的不仅有普通的黄砂,还有价值更高的“黑砂”。每当夜幕降临,茅尾海一带来盗采黑砂的船只就蜂拥而至,海面上常常停泊着约200多艘盗砂船。
所谓黑砂,就是含有钛铁矿、锰矿等元素的海底矿砂。据了解,这类含有矿物的海砂比一般黄砂的价值高得多,而且价格上涨很快。目前有些种类的“毛矿”价格已从每吨1300元或1400元涨至2000余元。
据“行家”介绍,如果选址得当,一艘船一个晚上就可抽上5吨黑砂,获利丰厚。
镜头三:几万生蚝竟被埋死
长期以来,茅尾海海域的养殖户们也深受非法盗砂的危害。在盗砂过程中,会导致海砂流动,尤其是挖掘黑砂后,被废弃的黄砂在海底堆成沙丘,又随着海水的涨落形成砂流,对水产养殖威胁很大。
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团和村村民陈先生说,每次看到海面上正在作业的非法盗砂船,他就忧心忡忡。2007年,他养殖了10万只大蚝,然而顺流而下的黄砂逐渐堆积在他的养殖场里,约1/3的大蚝被黄砂掩埋,窒息而死,到2009年收蚝时,损失数万元。而他所在的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大蚝养殖户,也都面临着同样的威胁。今年,陈先生又养殖了26万只大蚝。他表示,全力支持海监打击盗砂的行动,并希望能根治这一乱象。
行动:多级联动、两市共管,严打盗砂行为
执法行动每月10次以上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广西沿海经济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海砂的市场需求量迅速增加,在高额利润驱使下,茅尾海的资源正被非法采砂船疯狂掠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航道受到影响,严厉打击盗砂行为刻不容缓。
广西海监总队积极采取行动,开展专项治理。在不久前的一次行动中,广西海监总队联合钦州市海监支队、防城港市海监支队以及边防等涉海部门的执法人员,对茅尾海一带海域的非法采砂行为,开展专项联合执法整治行动。
此次行动中,乘坐快艇的执法人员每2人为一个小组,迅速分批登上了10艘抽砂船,控制了这些正在采砂的船只,检查了海上采砂所需的《海域使用权证书》和《海砂开采许可证》。
当日,执法人员查处了10艘正在进行非法采砂的船只,并责令其将海砂卸回海里,同时收缴了一批采砂设备,并将其中一艘非法采砂船带回钦州港进行进一步处理。
调查取证“攻心为上”
在海监执法过程中,被控制的非法采砂船的船主对执法人员通常非常抵制,拒绝配合执法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笔录。 “是老板叫我来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是某公司叫我来抽砂的,要找你找公司去。”面对非法采砂船主的狡辩,海监执法人员常常要耐心地进行劝说,有时要用四五个小时进行说服教育工作。
经过长时间的劝导,船主由最初的不理睬,到慢慢地接受,最终配合执法人员调查,回答有关问题。在最近一次行动中,所有无证采砂船全部接受了检查,配合执法人员做了现场调查笔录,并接受了处罚。
广西海监总队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处罚不是目的,更不是执法的唯一手段。要通过执法行动,使参与非法采砂的人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同时,要在调查取证过程中,通过被调查人的陈述,了解更多的细节,以及整条利益链的情况,以便更深入地开展执法行动。
两市海监加强执法合作
和其他许多地方一样,茅尾海海域也存在着两市共管、执法区域衔接的问题。茅尾海与茅岭江交界,茅尾海由钦州市与防城港市共管,而茅岭江由防城港市管辖。于是,非法采砂船与执法人员玩起了 “捉迷藏”。原本在钦州管辖海域抽砂采矿的非法船只,看见钦州海监执法人员到来,或是将船驶入茅岭江,或是驶入防城港管辖海域,给监管带来了难度。
为此,钦州和防城港两市海监支队执法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既注重合作,又讲究方法,经常商讨解决相关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广西海监总队、钦州市支队、防城港支队等各级海监机构,在联合执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下一步,他们将通过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监管。同时,他们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科学用海、依法用海的意识,为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链接
非法采砂的四大危害
一、破坏海底生态。海底生态系统比陆地更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修复。海砂就像陆地上的土壤,是海底动植物生存的基础。非法采砂会直接导致大量海底生物死亡,同时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破坏航道,影响航行安全。非法采砂会改变海底地形地貌,对航道安全造成影响。尤其是抽采矿物质海砂时,一同抽上来的大量黄砂被视为废弃物,排入海中,这些黄砂堆积在一处,形成海底砂丘。不熟悉情况的过往船只很可能会撞上这些砂丘,发生事故。茅尾海的养殖户就曾见过一艘运输船撞上砂丘后,停留了好几天才得以离开。
三、社会财富流失。近年来,随着滨海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用砂量增大,价格抬高,这也是非法采砂屡禁不止的原因。在广西钦州一带,通常海砂的售价约40元/立方米,船主可从中抽取18元/立方米的提成。事实上,海砂是全社会的财富,被少数人非法占有,无序开采,是全社会的损失。
四、威胁海产养殖业。采砂会造成海砂流动,非法采砂者为了自己方便,不会考虑周围环境,顺流而下的黄砂逐渐堆积在养殖场里,对海产养殖造成极大威胁。曾经有些养殖户的数万只大蚝被黄砂掩埋,窒息而死就是例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