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海洋预报[18日16时]: 4月19日广西沿海为全日潮,高潮位出现于21:1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7:00前后。近岸为0.9米左右的轻浪,北部湾北部为0.8-1.7米的轻到中浪。近海水温为23.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内快报

北部湾海洋环境面临前所未有压力

2012-08-13 15:57     来源:广西海洋局
【字体: 打印

    北部湾是中国目前最为洁净的海湾之一,也是近年来投资开发最热点的地区,随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协调地区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受到社会关注。众多官员学者10日齐聚南宁市就此深入研讨。  

  首届泛北部湾海洋环境论坛当天在南宁召开,广西海洋局副局长杨小光介绍,目前广西在该地区在建和拟建的项目总投资额达3000亿元人民币,涉及石化、能源、冶金、钢铁、核电等众多行业,北部湾海洋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表示,为有效保护环境,广西建立了区域环境监测网络和公共环境信息平台,并通过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机制和水环境管理机制,促进海洋环境的整治。2011年广西管辖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1132平方公里,比2010年下降了2003平方公里,水质状况也明显好于往年。

  广西政协副主席、广西科学院院长黄日波表示,自治区政府已出台“发展绿色海洋产业与综合治理海河污染并举”的政策措施,启动沿海重化工业的环境风险防范工程,加强了对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力度,泛北部湾海洋环境已备受重视。

  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亟需解决的生态、环保问题,广西组织专家策划、设立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研究重大专项”。广西科技厅副厅长钟会超说,目前该项目已安排1000万元资金,支持两批共12个项目开展研究。广西北部湾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及评价、北部湾海洋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形成机理研究、北部湾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水安全保障研究等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院长鲍献文认为,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须充分利用北部湾丰富的滩涂资源。他建议可以通过堤坝围海的形式控制海水流动,建立大型养殖园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曹文熙希望,通过发展近海物理监测技术获得更加精确的信息,实时掌握北部湾海域海洋生态变化和物理变化。

  针对近年来北部湾海域赤潮增多的情况,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吕颂辉认为,这与北部湾海水运动与环境变迁有关,海水内营养盐结构的变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广西相关机构应与泛北部湾区域内相关国家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交换监测资料,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