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29日16时]:3月30日广西沿海为半日潮,高潮位出现于20:5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4:50前后。广西近岸为0.2米左右的小浪,北部湾北部为0.2-1.2米的小到轻浪。近海水温为23.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内快报

一江清水,从城到海

——看北海市冯家江湿地生态修复成果

2021-02-04 16:48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俯瞰北海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李君光/摄

本报记者 覃鸿图

北海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园,这个投资23亿元的内陆潮汐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延绵16.9公里,就像一条绿色的飘带,从北海城区延伸到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

该公园1月15日开放以来,成群的候鸟自由地嬉戏,游客结伴而来。“开园的消息传开,大家都争相赶过来,真的好漂亮。”从山西大同来北海过冬的陈文平和同伴共4人赶了个早,特地从疍家小镇骑行到现场。

北海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北海市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高举“生态立市”旗帜,把冯家江流域治理当作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课堂,按照“治污、生态、为民”的治理目标,使北海成为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相互交融的生态宜居城市,湿地公园因此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1 还市民一江碧水

冯家江是北海市最大的内陆潮汐河流,上游是北海的淡水源头鲤鱼地水库,下游出海口是金海湾连片的红树林保护区,西接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承载着北海市水质保障、生物迁徙通廊的重要生态功能。

以前的冯家江,却不是这样。“这里原有2000亩虾塘、363个雨污直排口、24个养殖场,每天排入冯家江污水4.5万吨。”北海市住建局副局长曾伟先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冯家江流域存在围塘养殖、污水直排以及养殖废水等,造成江水环境恶化,江水变“黑水”。特别是,湿地公园里的400亩红树林受到严重威胁,湿地植被和水生生物遭受侵害,红树林生态系统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形势严峻,市民怨声不断。

2018年,北海市滨海国家湿地(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启动建设,以PPP形式投入23亿元,进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

这是国内首个近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其占地面积4.46平方公里,全长约16.9公里,涵盖冯家江、鲤鱼地水库、三江明渠等区域;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控源截污、生态恢复、海绵城市、景观工程等八大子项工程。

经过两年的建设和治理,冯家江流域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介绍,冯家江流域已铺设3万米截污管线,建设11座雨水调蓄池,清除54万立方米的淤泥,清退周边养殖污染区近2000亩。每年消减主要污染物1366吨,减少污水排放1650万吨。目前,冯家江水体达到或优于准四类地表水的标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态、环保、循环利用等技术被广泛运用。“这是我们建设好的大冠沙再生水厂,截污管道收集污水,经治理后通过补水管线回输到上游,补充河道水量。”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庆习说,项目创新治理策略及技术路线,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再生水资源利用等措施,提高了河道自净能力。

2 给候鸟一个家园

“区域鸟类已增加到170种,多次监测到世界极危鸟类勺嘴鹬及黑翅鸢、褐翅鸦鹃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冯家江已经成为候鸟的家园。”公园管理方负责人说。

同时,冯家江流域经过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植被修复等综合治理。目前,湿地公园已种植38种水生植物、93种地被植物、98种乔灌木,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随着水质改善、生态变好,底栖生物由2017年的66种增加到89种。在冯家江入海口,游客多次发现中华鲎、绿海龟等濒危物种。

“这是一次涉及江、渠、湖、海、滩的生态修复,国内没有现成范本可参考。”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世强直言生态修复的难度,“这里是候鸟的天堂,如果改造的幅度太大,会改变生态特质,会破坏候鸟的生活环境。”

为保持治理区域的原生态,北海市在规划时充分遵循“尊重自然、顺应格局”的原则,建设方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精细施策。针对江、渠、湖、海、滩的特点,结合自然地形、环境现状进行修复,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记者在项目区看到,在江的生态修复上,根据淡水区、咸水区、入海口区水质的不同特征,“陆海统筹、分区治理”;在渠的生态修复上,拆除违章建筑,保留长势良好的乔木,改造成为植被过滤带系统,增强沿线的生态功能;在库的生态修复上,对鲤鱼地水库周边坑塘破埂连通,改造成为鸟类栖息“洲岛”等。

湿地公园里植物种植高矮错落,颇有层次感。“这是南方碱蓬,生长在红树林边缘;岸上的叫阔苞菊,耐盐碱,都是我们自主培育的植物。”张世强介绍,通过植物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地修复湖库、基塘、红树、沙洲四种生态系统,保护银滩及红树林生态环境。

3 留城市一片乡愁

“这棵木菠萝以前就在我们村口,结出的果实大家分着吃。”在湿地公园的“乡愁林”,海城区高德街道马栏村村民莫志勇一眼就认出这个“老乡”,它曾在村口伫立20多年。

这片“乡愁林”,是湿地公园里一个精心设计的创意,公园特别划出的3个地块共150亩地,用于种植征拆区需移植的乡土树木。积木成林,这里已汇集241棵树木,每棵树都建有“寻根档案”,成为公园里一处暖心的风景。“大家都期待湿地公园开园,不仅是休闲健身,看村里的树也是一个念想。”莫志勇笑着说。

据介绍,在项目实施中,不搞人造公园,不种植名贵苗木,优先选择种植本地植物,突出滨海特色、彰显海洋文化,为城市留下一片乡愁。

“红树林是北海的象征之一,我们尤其注重对它们的保护。”张世强介绍,除了对冯家江咸水中上游区域红树采用“自然演替”的修复办法外,还设置红树林保护区和育苗基地,实施封滩育林,已培育树苗12种。

为更好地体现北海的红树林文化,湿地公园还设置了红树林体验区,游客、市民或学生可到此开展户外课堂、研学旅行等活动,学习红树林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近海流域珍稀植物的保护意识。

同时,湿地公园建设有观鸟基地、基塘农田、滨水栈道、慢行系统、湿地科普区、文化园等,为市民打造一个集休闲、文化、科普为一体的开放性城市中央绿地。

今年北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重点河流生态保护和治理。北海市副市长李继昭表示,将持续把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最大的生态亮点来打造,推进北海旅游、文化、城建、水利、环保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