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22日16时]:4月23日广西沿海为半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6:30、18:1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0:00、12:30前后。广西近岸为1.2米左右的轻到中浪,北部湾北部为1.0-2.0米的轻到中浪。近海水温为27.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内快报

向海扬帆谱新篇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四周年之际

2021-04-19 15:32     来源:北海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当历史的进程来到紧要处,能否洞察大势、把握机遇、走好关键几步,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前途。

丁酉春潮海天阔,北海扬帆逐浪高。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海时强调:“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这是总书记交给北海干部群众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总书记对北海发展寄予的厚望,指明了北海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成为新时代北海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磅礴前行的巨大动力。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如何写好“向海”答卷,谱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四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新的视角来认识海洋,以新的思路来谋划发展,以新的举措来打造向海经济,在把握大势中谋篇布局,在保持定力中精准发力,在破解难题中狠抓落实,北海探索出了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向海经济发展之路。

依海而生:风雨兼程开放路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

千百年来,北海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用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开荒耕种、采珠捕鱼、经商贸易、扬帆远航,形成了开放、进取、包容和诚信的城市品格。而进入新时代,北海人更是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懈奔跑,积累了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宝贵经验,蓄积了向更高境界跃升的深厚力量。

北海的发展史,是一部向海而兴的开放史。从一座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抱全球的“开放之城”,北海紧紧抓住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断认识世界、走向世界,逐步形成了“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北海铁山港进港铁路专用线正式通车仪式现场
(资料图)。李君光 摄

近年来,贵合高速、松旺至铁山港东岸高速公路、铁山港进港铁路、向海大道已经建成通车,北海机场站坪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廉州湾大道开工建设,铁山港公用码头3#—4#泊位进入验收阶段。同时,对外交流不断加强,缔结国际友好城市达到13个,成功举办了北海南珠节暨国际珍珠展、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研讨会、向海经济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果展示交流会等一系列规格高、影响大的活动,搭建了交流平台,展示了北海风采,树立了北海开放形象,扩大了北海的影响力。

2020年,我市新设外资企业115家,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315亿元。随着北海港口岸正式扩大开放,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合保税区,工业园区和海城区分别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累计获批国家或自治区外贸基地6个,数量位列全区第一。铁山港进港铁路通车运营,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

纵观历史,北海的每一次飞跃,无不与向海开放有关。依海而生,勇立潮头,就能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向海而兴:高质发展磅礴行

    蛟龙得云雨,腾飞正当时。机遇,从来只垂青有准备者。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

四年来,踏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海的强劲鼓点,北海人民在打造向海经济中找到了撬动腾飞的支点,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抓项目、抓招商、抓产业、抓营商环境、抓生态环境,实施“十大工程”,开展“十大行动”,向海经济发展迅速进入快车道。

——转型发展,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先行区”。一座城市的产业选择,必将深刻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未来。北海市委、市政府狠抓工业不动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全面培育发展“七大产业树”(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海洋产业、林纸和木材加工、食品加工、高端服务业),加快抢占海洋新兴产业制高点。

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共605个,总投资8665.7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13.3亿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333亿元投资任务,投资完成率124%,实现92个项目开工、105个项目完工。

如今,随着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700多个项目工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建设现代化向海经济的最大潜力在海洋,最大空间在海洋,最大动能也在海洋。随着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建成运行,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落户北海。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智能装备、海洋卫星通信、数字海洋、海洋生物育种、南珠等北海海洋特色优势产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三五”期间,北海的海洋生产总值从415亿元增长到650亿元。

借力海洋纽带,做活海洋文章。一批与海洋息息相关的高端服务业、现代金融业、双创园区已见雏形。当前,海洋牧场、远洋捕捞船队、渔港经济区、南珠保护区、水产品加工园区……联通远海、深海、大洋,北海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合作模式,已经构建起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

——突出港口,打造海陆空联运枢纽的“综合体”。“在沿海地区要想富就要先建港,一定要把北部湾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习近平总书记在铁山港公用码头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照亮了北海打造好向海经济的新征程。

繁忙的铁山港码头。许振国 摄

四年来,铁山港码头在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港口上实现了可喜的变化。如今,铁山港深水码头作业区1#泊位的12台大型门机延伸至海的深处,橘红色的机身与天蓝色的大海绘就一幅壮观画卷。巨大的龙门吊不停作业,运转车来回穿梭,码头一派繁忙、欣欣向荣的景象。

“打造好向海经济,核心在港,关键在路。”在四年的实践中,这种共识已在北海市决策层逐步深化。为增强港口发展后劲,坚持以路带港,坚持以港兴业,北海加快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北海全面打造海陆空立体“大交通”,为向海经济“铺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让北海的“城市脉络”畅通无阻;每天呼啸进出的40对动车组,让北海与更多城市实现“无缝对接”;吞吐量接近300万人次、通达34个城市的30多条空中航线,让“诗与远方”不再遥远;巨轮穿梭的港口码头,续写着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擦亮新名片,秀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颜值”。四月的北海银滩,水天一色,红林苍翠,空气清爽,白鹭翩跹……“天下第一滩”的大自然造化成就了“氧吧城市”的独特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就此称赞道:“北海有这么好的空气质量,是群众真正的福利。”

白鹭常栖红树林。许振国 摄

四年来,北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旗帜鲜明提出,生态就是北海的生命。把生态环境当做最大的优势,逐绿前行,奏响绿色发展的铿锵乐章。

新时代把好山好水保护好,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从立法守“绿”、招商问“绿”,到管治护“绿”、创城添“绿”,如今,“天蓝、水清、岸绿、滩净、岛靓、湾美”的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北海的独特优势和发展竞争力。

冯家江湿地公园。许振国 摄

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减。2017年以来,北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达95.6%,稳居全国前列,有“天然氧吧”之称;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三类标准,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连续五年以上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0%以上,主城区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加快绿色通道建设,通过补植修复、拓展延伸、调整提升,建成了多条高品位的绿色长廊,形成了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铁路、公路和市区小街小巷生态景观,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北海银滩(资料图)。许振国 摄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美了百姓的“慢生活”。四年来,北海市依托自然资源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改造、新建城市公园26个和各类文化娱乐广场100多个,逐步形成了水碧、透绿、彰文的园林特色,有效地提升市民居住品质,使市民休闲健身有了更多去处。

如今,“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人居环境让北海百姓津津乐道。每天清晨、傍晚,市民或游客到公园、步道散步休闲,尽情享受“国家生态示范区城市”“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空气品质城市”带来的绿色福祉。

向海图强:扬帆济远正当时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四年来,北海市委、市政府始终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北海重要指示精神为主题主线,认真落实好《北海市向海经济发展规划》和“三方案一意见”要求,加快构建“一岛两带三港四路五组团”的向海发展新格局。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总会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

四年来,北海牢固树立和践行“打造好向海经济”理念,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实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系统学、深入议、务实研、扎实干,促进了“打造好向海经济”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落地落实。实践证明,只要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坚定不移沿着向海经济的道路前行,就一定能开启一条促进北海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四年来,北海把发展向海经济与建设海洋文化密切结合,全力推动文化北海建设,让开放文化、海丝路文化、廉政文化、疍家文化、客家文化、南珠文化等传统文化“活”起来。通过整合海洋文化资源、建立海洋文化创新平台、推进海洋文化“走出去”,打造独具魅力和气派的海洋文化品牌。

四年来,北海狠抓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打造向海经济发展战略起点和战术操作点,大力培育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园、北部湾蓝色硅谷、向海产业孵化基地,引进、培育、落地、建成了一大批大项目,电子、石化、新材料、海洋产业、林纸和木材加工、食品以及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打造了一批向海经济的“排头兵”,大企业顶天立地,大项目遍地开花。

四年来,北海人民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要效益的同时,加强海洋生态红线管控,抓涉海产业环境治理,发展“含绿量”与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把海洋产业转型为“绿色产业”,把向海经济升级成“绿色经济”。

四年来,北海人民坚定改革创新理念,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出实招、使狠劲,出台“八个担当”系列措施,构建“四梁八柱”完整政策体系,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为打造向海经济之路释放了新动能、提升了新活力、谱写了新篇章。

四年来,北海人民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加强与东盟地区的产业合作、人文交流,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格局,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向海经济保持蓬勃健康的发展势头。

新建的北海图书馆(资料图)。李君光 摄

四年来,北海人民把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打造向海经济的实践当中,北海市财政支出的76.9%用于民生领域,建成了教育、医疗、文化等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业,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

鲲鹏展翅九万里,鹰击长空正当时。

“港口建设是很重要的,要打造好向海经济、开放的经济。”四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铁山港公用码头发表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这既是北海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伟大时代赋予北海的光荣使命,更是北海逐梦前行的坚定目标。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