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进行锅炉改造技术攻坚,提升燃煤掺烧水平,完成后一年可节约成本5000万元。”当前正值夏季用电高峰期,广西投资集团北海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广投北海发电)技术人员们在保障日常生产的同时,持续开展技术攻坚。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四五”时期,如何通过产业布局和工艺改进,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眼下,广投北海发电正在为“二期项目”奋战,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技改
夯实能源循环利用根基
在广投北海发电厂区内,一个约有三层楼高的储热灌尤其醒目。“它容积为4200立方米,可以储备和释放热能。”公司副总经理李勤刚介绍,作为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火电灵活性改造首批试点单位,公司建设的一套凝结水储放热系统,于去年11月投入运营。
热能得以“收放自如”,不仅提高了发电机组生产的灵活性,还提高了能源循环利用水平。据悉,该公司日常生产产生的热能除了供内部循环利用外,还为铁山港工业园区企业供热。
这是广投北海发电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新技术深度挖掘降碳空间,坚持绿色清洁、低碳循环发展的实例之一。
“早在2017年,公司按照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方案要求,成为广西第一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机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火电厂超低排放国家最新标准值;同时期还实施多项节能减排新技术改造,使得我们每发一度电减少标煤约15.43克,减少烟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7.03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麦勇军介绍,“十三五”期间公司累计投入技改资金约2.71亿元,建设重大节能减排改造项目,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因经济和环保效益双丰收,公司连续两届荣获自治区清洁生产企业荣誉称号。
整合资源
打造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
绿色发展,需要整合资源、改善供给结构,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经济支撑力量。
2020年7月,广西投资集团、国家电投铝电公司与北海市政府在自治区“央企入桂”视频会议上签署合作协议,整合广投北海发电现有临港产业基础、合作方优质的几内亚铝土矿资源等,共同投资建设广投北海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由广西广投临港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广投临港公司)负责规划建设。
该产业园计划投资520亿元,新建20万吨泊位码头1个、发电装机容量2×660兆瓦、年产400万吨氧化铝、年产100万吨原铝,以及配套阳极、铝深加工以及赤泥综合利用等子项目,打造“矿+港+电+铝”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我们对产业园各子项目进行了详细的碳核算,并制定碳减排方案,‘硬磕’指标,实现超低能耗和低碳循环。”广投临港公司工程部经理郑鑫介绍,整体来看,氧化铝项目的综合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为0.75吨二氧化碳/吨产品,仅为同行业平均水平的1/4到1/3;单位产品能耗为240公斤标准煤/吨产品,也远低于国内行业标准先进水平的380千克,能耗和碳排放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曾“操刀”设计广西多个铝产业园的行业专家——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王波表示,该产业园各子项目以“一园多区、协同发展”的方式整体布局,减少铝产业重熔和运输环节等;打通产业链,减少重复投资,实现热电联产,放大产业集群效应;深度优化各子项目的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用天然气代替电能和煤气等,如此,产业园年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行业传统布局规划方式可减少近50%。
内联外通
变区位优势为资源优势
“海外的铝土矿、煤等大宗原料直接在码头上岸,不经转运就直接以皮带输入车间生产,与目前从北部湾运输矿石到百色地区铝厂生产的模式相比,每吨产品可节省约350元物流成本;不同环节的产品今后还可以通过海运运输至其他省份乃至东南亚的下游企业。”广投临港公司副总经理张凤权给记者构勒出了未来的发展蓝图。
发展铝产业,首要解决的是原材料问题。“我们的合作方在几内亚拥有30亿吨优质铝土矿,直接解决了产业园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原材料供应问题。”张凤权说。
“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的能源、氧化铝、原铝、铝深加工产业集群,是广投集团实体产业由内陆向沿海战略转型升级的关键布局。”麦勇军表示,项目通过北海“内联外通”的区位优势,推动铝业向海,同时规划广西地方国企控股的氧化铝项目,将增强广西铝产业自主权和资源保障能力,有力推进广西铝产业的二次创业,助力广西工业振兴三年行动。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广西能源规划评审专家梁远忠认为,该产业园在能源产业整体实现退煤转型之前,通过采用技术先进的低耗能设备和工艺技术,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是能源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探索,将对“十四五”期间广西传统工业向清洁低碳化转型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