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22日16时]:4月23日广西沿海为半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6:30、18:1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0:00、12:30前后。广西近岸为1.2米左右的轻到中浪,北部湾北部为1.0-2.0米的轻到中浪。近海水温为27.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区外动态

筑牢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

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工作方案解读

2021-01-28 15:41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高悦 陈永香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0年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共同印发了《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推进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提升沿海防灾减灾能力,福建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有效期至2022年。近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就《方案》的基本原则、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解读。

坚持人与自然协同发展

据介绍,《方案》的指导思想为坚持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理念,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充分发挥海岸带生态系统防灾减灾功能,构建坚实的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保障沿海人民生产生活和海洋经济稳定发展。

《方案》明确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等5个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坚持整体布局、系统修复、综合管理,实现海岸带防灾减灾与生态功能的协调统一。

二是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依据自然规律和当地生态系统特征,分类采取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三是加强指导,科学建设。开展海岸带生态状况动态监测,充分应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技术,科学开展工程方案设计和施工建设,确保工程取得预期成效。

四是需求导向,有序推进。综合考虑海洋防灾减灾要求和海岸带生态受损状况,分轻重缓急,确定工程优先实施区域,有重点、按年度、分批次推进项目建设。

五是长远谋划,久久为功。建立健全海岸带保护修复长效机制,强化项目监督检查和质量管理,形成合力,持续推进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

明确主要工作任务

《方案》提出了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人工防护工程生态化建设、海洋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建设3项主要任务,并明确了工作进度安排:第一阶段为准备启动阶段,第二阶段为推进实施阶段,第三阶段为总结推广阶段。

据介绍,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主要指的是以红树林生态减灾功能修复为目的开展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其他类型红树林营造或修复工程;以砂质海岸生态减灾功能修复为目的开展的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其中,在莆田、泉州、厦门等市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共整治互花米草335公顷,种植红树林278.7公顷;并在宁德、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厦门等沿海市、县(区)红树林主要分布区范围内,通过实施互花米草治理、红树林营造和修复措施,营造红树林35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550公顷,提升滨海湿地生态功能。

人工防护工程生态化建设主要指的是达标加固海堤工程;连岛海堤、围海海堤或海塘整治改造工程。其中,达标加固海堤项目主要包括宁德市霞浦县牙城海堤除险加固工程、漳州市东山八尺门周边海堤加固工程。

海洋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建设主要指的是海洋观(监)测系统和海上观(监)测平台建设。福建将在重点海域优化、整合、新建一批海洋潮位站、浮标等观(监)测系统和海上观(监)测平台等设施,提升海岸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丰富海洋生态观(监)测要素,加强赤潮等生态灾害早期预警监测,建立赤潮监测预警平台,强化海洋生态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方案》提出了3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沿海设区市党委、政府担负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的主体责任。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指导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修复项目和连岛海堤、围海海堤或海塘整治改造项目;水利部门负责指导推进加固海堤项目;林业部门负责指导推进沿海防护林修复项目和红树林保护修复项目;海洋与渔业部门负责指导推进海洋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海岸带范围内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查及立项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海岸带保护修复相关财政政策、法规的指导实施,财政资金预算审批及资金使用监督管理。

二是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海岸带保护修复资金投入机制,确保资金投入与修复任务相匹配。

三是强化监管,保障成效。严格项目入库审核工作,采用卫星遥感、现场督导等手段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强化绩效管理,保障项目成果的运行和维护。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