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海洋预报[16日16时]: 4月17日广西沿海为全日潮,高潮位出现于20:1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5:10前后。近岸为0.6米左右的轻浪,北部湾北部为0.8-1.6米的轻到中浪。近海水温为23.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视频新闻

朝闻天下 | “雪龙2”号大洋考察作业完成 获取丰富海洋生物、水体等样品

2025-03-03 17:53     来源:央视新闻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了南极阿蒙森海和罗斯海的大洋考察作业任务。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到中山站卸货,去秦岭站装修,跟着“雪龙2”号做大洋科考,一路往南。

       随船记者王楠了解到,“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从西半球的南极阿蒙森海来到了东半球的南极罗斯海海域。户外温度已经降到了-8℃左右,在船的月池车间,队员们正在回收多参数物理海洋观测系统。这项作业完成后,意味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和罗斯海海域的作业顺利结束。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杜凌:我们每个站位都克服困难,完成了船载CTD(多参数物理海洋观测系统)的作业。阿蒙森海和罗斯海同一层次上的海水的变化差别非常大,就可能影响当地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比如说鱼、磷虾和其他浮游生物变化。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杜凌:同时,现在就是位于罗斯冰架的前缘,这里的温盐特征,这种数据还需要积累一段时间,我们才能对气候变化、对罗斯冰架的影响,会有一个更深入的新的认知。

       此前,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8度以南的阿蒙森海,进行了近1个月的大洋考察作业,涉及南极海洋水文、化学、生物、地质等领域。其间,成功回收我国首套极地海洋生态潜标,在阿蒙森海海山区域获得我国目前最长的一根重力岩芯,并捕获侧纹南极鱼、南极深海鲑、纽虫、海参等生物样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雪龙2”号大洋队队长 罗光富:阿蒙森海所在的西南极地区,在整个南极是冰川消融最显著的区域一。这是我国第八次在阿蒙森海开展考察。本次考察成功进到了阿蒙森海的冰湖,这一块海域的生物量非常丰富,我们开展了超过10个以上的海洋站位调查,获取了非常宝贵的阿蒙森海冰间湖的数据。本航段,我们顺利完成了阿蒙森海、罗斯海超过30个站位的海洋生态系统调查,获取了非常丰富的海洋生物,以及水体和沉积物的样品。这些样品我们将带回国内,通过进一步分析,来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趋势,为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