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海洋预报[3日16时]: 4月4日广西沿海为全日潮,高潮位出现于22:0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7:30前后。近岸为0.4米左右的小浪,北部湾北部为0.5-1.0米的轻浪。近海水温为20.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综合要闻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谈为美丽中国建设积极贡献海洋信息力量

2023-12-08 15:52     来源:i自然全媒体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为美丽中国建设积极贡献海洋信息力量

石绥祥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将把深学细悟笃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准确把握大会提出的“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自然资源部“两统一”核心职责和“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工作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以钉钉子精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部党组具体要求落实落细。

挖掘海洋数据资源要素潜能

助力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新方向。寻求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契合点与发力点,有效发挥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助推器”作用,对于提升海洋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中心致力于促进智慧海洋和海洋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发展,基本建成覆盖海洋生态、海洋环境等领域的海洋综合数据库,实现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平台的业务化运行,海洋生态业务支撑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下一步,中心将切实发挥数字技术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在海洋领域的融合应用并取得实质性突破。健全更新全国海洋生态数据库,完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数据管理体系与标准,升级全国海洋生态修复监管系统,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智能化、精准化监测监管水平。持续打造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共享平台(海洋云),推动海洋生态保护数据融通共享。

强化海洋空间规划和综合管控支撑水平

助力陆海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大会将“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作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重要任务。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海洋及海岸带作为特殊而重要的空间,应进一步强化科学布局、整体保护、系统修复、高效利用。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陆海统筹、系统谋划海洋及海岸带空间格局,加强海域海岛和海岸线管控,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碧海银滩。
中心作为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域海岛管理的重要支撑单位,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近年来承担了围填海管控、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等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起草和落实,完成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规划编制,负责海洋监管技术支撑等工作。下一步,我们将落实陆海统筹管理、精细化管理、全链条管理等要求,着力提升海洋空间规划和综合管控支撑水平。进一步深化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科学布局和协同管理的政策研究与成果应用,支撑构建陆海统筹的空间治理格局及体系。做好养殖、风电、光伏等重点行业用海需求保障及节约集约管理政策研究,针对不同用海类型、特定用海方式、特殊空间要素等制定用海用岛管控规则,开展低效用海更新制度及试点示范研究,支撑完善更为精细和高效的海洋综合监管保障体系。在全面完成好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和宣传贯彻的基础上,深化传导实施、监测评估、反馈优化等环节的技术及管理方案研究,回答好规划“怎么用”“怎么管”等问题,形成海洋空间管控完整架构和政策闭环。

提升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水平

助力塑造蓝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绿色低碳发展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由之路,是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关系的核心环节。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其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既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
中心始终把推动海洋经济不断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作为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已开展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和监测评估体系研究,加强海洋经济核算制度、标准和方法改革创新,支撑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及评估,海洋经济治理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下一步,中心将着力提升海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支撑能力,不断拓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有效路径。牢牢抓住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一关键,加强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示范等政策研究,支撑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完善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工作顶层设计,加强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强化蓝碳碳汇核算研究,推动蓝碳纳入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探索构建蓝碳交易机制。

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预警监测支撑

助力守护美丽中国建设的海洋生态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通过保护和修复措施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是可持续利用海洋的根本保障,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心始终把守护海洋生态屏障、实现人海和谐共生作为重要使命,不断深化海洋生态修复支撑工作,研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及评价机制,参与起草全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总体方案,编制完成海洋生态分类指南,划定我国近岸海域生态分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支撑水平不断提高。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把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摆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突出位置,持续拓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管理支撑,探索建立海岸带陆海统筹的修复项目选址技术,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动态监管,探索修复实施效果长效评估体系。强化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支撑能力,深化海洋生态分类分区技术研究和生态状况评价,优化完善生态海岸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近海海域生态类型清单和生态图,研究珊瑚礁、红树林、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预警技术方法和分级预警产品。
拓展海洋安全保障支撑能力
助力夯实海洋强国建设的资源安全边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海洋生态安全关乎沿海社会稳定和海洋经济发展,关系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能源保障等底线问题。

“严守资源安全底线”是中心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基本前提。中心持续夯实海洋安全发展保障支撑能力,有序推进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支撑工作,优化完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监测与保护成效评估技术体系,逐步完善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和风险评估业务体系,组织开展重大承灾体、滨海生态系统等海平面上升专题评估,支撑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数据成果汇交与审核。下一步,中心将聚焦守护海洋资源安全底线,围绕海洋安全风险研判评估和监测预警支撑,深化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分类施策管控研究,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和保护地人为活动监测监管研究,进一步推动海洋生态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及勘界定标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海平面影响调查评估和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评估技术能力,强化海洋灾害风险普查与灾害应对,为建设平安海岸带做好支撑和保障。

(作者系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按回车键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Shift + 1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