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广西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建设座谈会上,广西第三批共计9家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获得授牌。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科协有关代表出席活动,自治区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总工程师宁向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现场
会议传达学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普及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和《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普工作计划》文件精神。会上,北部湾大学、防城港市科技馆、中交城市投资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有限公司、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管理有限公司、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院等单位作典型经验发言。
宁向军讲话
宁向军在讲话中就如何发挥海洋科普基地作用,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出了工作要求,并对下一步海洋科普基地建设工作任务作出了安排部署。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向海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和向海发展意识,从2021年开始,自治区海洋局制定出台《广西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认定办法(暂行)》,充分发掘海洋资源,壮大宣教队伍,打造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公共平台,从“创新载体形式”和“增强社会公众参与”两方面着手,联合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科协,在全区先后建立了一批分布广泛、类别丰富、各具特色的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示范基地,依托丰富、形象、生动、新颖的海洋教育资源或产品,面向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公众开展海洋科普宣传、海洋意识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广西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是指具有丰富、形象、生动、新颖的海洋教育资源或产品,能够面向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公众开展海洋科普宣传、海洋意识教育等内容的活动场所,在普及海洋知识、弘扬海洋精神、增强公众海洋意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授牌仪式
2021年、2022年全区建立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示范基地19个,2023年新增防城港市科技馆、北部湾大学、自然资源部北海海洋中心/北海海丝首港景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北海市海底世界旅游有限公司、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北海市鮪丰水产有限公司、南宁海洋萌宠乐园等9个。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立28家海洋科普和意识教育基地,主要覆盖有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大专院校以及博物馆、主题公园、展览馆、海洋馆等
9月17日,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全国科普日亲子研学活动( 徐萍钰/摄)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