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22日16时]:4月23日广西沿海为半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6:30、18:1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0:00、12:30前后。广西近岸为1.2米左右的轻到中浪,北部湾北部为1.0-2.0米的轻到中浪。近海水温为27.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综合要闻

沿海各地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相继通过

共绘海洋经济蓝图

2021-01-08 19:50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张晟南 王爽 段春祥 郭媛媛 祝桂峰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期,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沿海省(区、市)相继公布了关于制定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各地建议描绘了海洋发展的蓝图。从梳理中能够看出,沿海各地均将海洋经济作为区域发展、开发开放的重要一极进行谋划。

沿海经济带——区域开发开放主战场

辽宁、河北、广东、海南等地将沿海经济带作为开发开放主战场,纳入建议主要内容。

在辽宁省委关于“提升供给质量激发消费潜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的建议中,辽宁将推动形成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一带”即辽宁沿海经济带。辽宁将以大连为龙头,深入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建设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发挥大连的“中心港”效应,加快畅通陆海通道、完善集疏运网络、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建设智慧、绿色、高效国际性枢纽港。对标自由贸易港,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示范。发挥大连的化工研发优势,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建设长兴岛—辽东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带。提高先进装备制造业整体规模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太平湾开发建设,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同时,辽宁将推进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沿海六市全方位加强合作对接,增强沿海开发开放整体优势。

在河北省委关于“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建议中,河北将加快打造高质量沿海经济带。河北将加快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优化港口功能定位,实施港口转型升级工程,推进把秦皇岛港打造成国际一流旅游港和现代综合贸易港,把唐山港打造成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把黄骅港打造成现代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临港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钢铁基地、全国一流的绿色石化及合成材料基地、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实施陆港集群建设工程,布局建设无水港,支持石家庄国际陆港建设。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旅游等产业。支持秦皇岛黄金海岸、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渤海新区加快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点。

江苏省委在“进一步提升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建议中提出,沿海地区深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河海联通、湖海呼应、港产城融合,大力发展江苏特色的海洋经济,建设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态风光带、滨海风貌城镇带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成为新的增长极。

福建省委在建议中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推进“丝路海运”等标志性工程,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提升厦门经济特区开放水平,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开放强省。

广东省委在关于“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中提出,沿海经济带将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做强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完善“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加快构建世界级沿海产业带。

海南省委在关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建议中提出,将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积极推进南海资源环境调查和海洋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海水淡化等新兴海洋产业,加大天然气水合物、油气等海洋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建设澄迈海上油田生产服务基地,建设海南陵水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发展海洋科技,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加快建设海上救援基地,健全海上搜救应急反应体系。扎实推进南海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建设,加快三沙市建设发展。

海洋强省建设——纳入发展主要目标

辽宁、山东、浙江、广东、海南等地在“海洋强省”建设上,向海图强,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辽宁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现代海洋渔业,壮大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优势产业,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和海洋服务业。探索打造现代海洋牧场。

“海洋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列入“十四五”时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海洋港口迈向世界一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国际领先的海洋经济创新引领区。在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山东将加快海洋产业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智慧化发展,不断积聚壮大海洋新动能。推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核心设备自主化,打造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高水平建设“海上粮仓”、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鼓励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做强海洋生物产业集群。推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水利用基地。建设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支持“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设,在“透明海洋”“蓝色生命”等领域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推动成立东亚海洋合作组织,拓展海洋领域对外交流合作。

“山海协作取得新的重大成效”列入“十四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加强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中,浙江将加快把海洋和山区打造成为新增长极。大力建设海洋强省,深化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支持宁波舟山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突出科技兴海,创新推进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建设,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强重点海岛开发保护,全面推进生态海岸带建设,提高海洋环境防风险能力。推动山区跨越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做优做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完善新阶段山区政策体系,支持一批绿色发展重点县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推进“飞地经济”发展,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

在建设海洋强省方面,广东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发展高地,重点发展海洋油气、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等产业集群,培育天然气水合物等海洋新兴产业,推进海洋交通运输、船舶制造、临海石化钢铁等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建设海洋牧场。加快推进建设滨海旅游公路,发展国际邮轮母港,建设以海岛旅游为主的海洋旅游产业集群。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强自然岸线资源管控,强化海岸带、近海海域和海岛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海港建设——融入“双循环”的主要枢纽

天津、山东、上海、浙江、福建、广西等省(区、市),将港口建设作为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枢纽来谋划。

天津将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推进港口设施智慧化、港区管理智能化,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集装箱码头和港口智能管控中心,持续优化运输结构,全力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绿色港口。构建贯通“三北”地区、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腹地运输网络,发展以海铁联运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加密集装箱班轮航线航次,扩大环渤海内支线运量,大力发展中转运输,促进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科学划定港城边界,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建设以专用货运通道为主干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深化“一港六区”统一运营管理,集约节约利用岸线资源,做大做强临港产业,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山东在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方面,将深化全省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高效开发,建设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国际航运枢纽。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内陆“无水港”,推进海港、河港、陆港、空港联动,构建连内接外、通畅高效的陆海运输网络。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涉海高端服务业,加快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和金融港升级。

江苏将加快建设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和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连云港海港“物流金三角”,建设滨海港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口,推动中亚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水平。积极推动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组织出海基地提档升级,将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

在上海市委的建议中,将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巩固上海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建设国际一流邮轮港。

浙江省委在关于“突出扩内需、畅通双循环,加快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建议中提出,“四港”联动畅流通。大力推动宁波舟山港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构建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推进海铁、海河联运。加快千万级机场四大都市区全覆盖,推进货运机场建设和国际航空货运发展。

“着力畅通国际陆海新通道、加快拓展全方位开放合作”写入“十四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广西将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国内省市合作,加快建成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陆海新通道。聚焦打造千万标箱大港,实施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扩能优服行动,完善沿海岸线规划,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畅通高效经济的国际航运物流枢纽,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实施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行动,推动平陆运河、湘桂运河、黄桶至百色铁路、沿边铁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构建海陆统筹、海江联动的交通体系。推进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创新发展临空高端产业集群,打造共建“一带一路”的区域门户枢纽和全国临空经济创新发展先导区。实施通道物流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南宁陆港型、北钦防海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柳州、桂林、崇左等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加快建设中新国际物流园,培育壮大海铁联运,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大格局。实施通道产业融合发展行动,培育发展枢纽经济,与沿线地区共建一批“飞地经济”园区和无水港。依托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国际通关合作,在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张晟南 王爽 段春祥 郭媛媛 祝桂峰 通讯员 李振青 顾云娟 李文平 杨晓佼 综合整理)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