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27日16时]:3月28日广西沿海为半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9:10、20:0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2:40、14:00前后。广西近岸为0.3米左右的小浪,北部湾北部为0.4-0.8米的小到轻浪。近海水温为22.5℃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综合要闻

广西向海经济继续提速

2021-06-18 10:40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高 悦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5月20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3910亿元,比上年增长5.9%。2021年一季度,广西海洋生产总值408亿元,同比增长12.1%;向海经济生产总值975亿元,同比增长17.5%。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1325列,同比增长89%。北部湾港完成投资25.95亿元,同比增长59.7%,投资额进入全国沿海港口前3名,实现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

发展成效显著

据了解,近年来,广西始终坚持向海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2019年12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 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2020年9月召开了向海经济发展推进会议。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发展向海经济 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对近3年的向海经济发展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海洋局局长蒋和生介绍,近年来,广西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以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合作共赢为特征的向海经济发展成效更加显著。

其中,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取得新突破。沿海3市铁路、公路、民航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完善,建设了一批吨位大、技术先进、现代化程度高、专业性强的码头和航道。北部湾港上升为国际枢纽海港。2020年,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96亿吨,同比增长15.64%;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5.16万标箱,同比增长32.23%,增速稳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一位。2020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4596列,开行数量超过前3年总和。

向海经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进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海洋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钢铁、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为主体的绿色临港产业加快升级改造,现代渔港经济区建设大力推进,海产品精深加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海洋集疏运体系日臻完善。西江——珠江水道通航能力不断增强,构建海铁联运为主干的多式联运体系,形成通江达海、江海联动的向海发展格局。目前,广西沿海港口企业有92家,共271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8个,最大靠泊能力30万吨。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落户北海市,海洋科技研发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进。实施海洋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提升广西海洋科技攻关能力和水平,为发展向海经济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力量。

向海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20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注册企业超1300多家,重点产业项目50多个,总投资额达400多亿元。广西企业在毛里塔尼亚的远洋渔业园区和在马来西亚的珍珠养殖基地加快建设。“东融”“南向”开放发展不断深化,“飞地经济”成效显著。

海洋生态环境保持优良。广西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0%以上,连续8年稳居全国前3名。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模式被列为全国重要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天蓝、水清、岸绿、滩净、岛靓、湾美”的海洋生态环境已成为广西的独特优势和发展竞争力。

推动项目落地

2021年是广西实施“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蒋和生表示,广西将以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落实“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力争2021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海洋生产总值均增长10%以上。“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实施六大行动和352个重大项目,其中2021年要推进88个重点工作事项和133项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5110.56亿元。各地、各部门将对重点工作事项和重大项目逐个精准调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协调解决用地、用海等问题,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十四五”时期是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蒋和生表示,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目前自治区海洋局正在组织编制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广西要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技力量,以海洋经济为依托,大力发展向海经济。

一是优化海洋空间布局,统筹协调陆海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打造区域优势互补、产业错位发展的海洋经济集聚区,推动“北钦防”发展成为引领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二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培优做强和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互动并进,现代海洋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临海产业和内陆产业联动发展,推进海洋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加快建设海洋产业园区,提升海洋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三是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四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积极拓展海洋发展新空间。五是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污染防控,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筑牢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带。六是加快海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提高海洋文化软实力,打造广西特色海洋文化品牌。总之,“十四五”期间,要大力提升广西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使向海经济成为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广西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海洋强区。

港口实力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广西北部湾港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港口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集装箱吞吐量连续3年年均增长30%以上,增速居全国首位,排名从2018年的第十五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十位。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门户作用日益显现,为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覃元臻表示,作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前沿,北部湾经济区将重点实施向海产业壮大行动和向海通道建设行动,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区提供有力保障。

一方面,着力打造绿色临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发展向海产业。科学安排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北部湾建设补助资金,制定印发《北钦防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限制布局清单》,引导沿海产业有序错位布局,积极推动绿色临港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发展。目前,一大批临港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到2025年,产值将超过15000亿元。

另一方面,着力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牵引工程,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服务向海经济陆海联动通道建设,着力抓好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国际枢纽海港建设。2020年,北部湾港建成了钦州港东航道扩建一期二期工程,开启1万标箱大船时代。开工建设4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后将满足世界最大的20万吨级集装箱靠泊要求。即将建成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目前,北部湾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99个。2021年,北部湾经济区将进一步加大港口投资力度,投资超100亿元建设大型化、专业化深水泊位和航道,占“十三五”期间总投资额的70%。

同时,积极引进中国远洋海运、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中谷海运集团等港口、物流龙头企业,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各省市合作,完善北部湾沿海3市港口物流枢纽布局,建立“钦北防”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共建共治联盟,提高物流集疏运能力,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能力,优化港口营商环境,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超过了75%。

促进融合发展

产业是向海经济的核心支撑。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黄汝焜介绍,近年来广西着力培植向海“工业树”、打造向海“产业林”,促进“港产城海”融合发展,初步建立了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向海产业体系。

产业发展重点逐步明晰。广西在制定相关产业规划和壮大向海产业行动中,提出了升级发展向海传统产业、打造绿色临港产业集群、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和辐射带动腹地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方向。

临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经过多年努力,广西沿海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高端石化、电子信息、轻工食品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广西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港口和临海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加强沿海3市产业协同发展。广西根据沿海3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分别鼓励北海市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精细化工、新材料、海洋高技术、林浆纸等产业;防城港市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粮油加工、大健康、清洁能源、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等产业;钦州市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林浆纸、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目前,沿海3市正按照鼓励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打造形成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主导优势产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