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20日16时]: 12月21日广西沿海为全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9:3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19:50前后。近岸为0.5米左右的轻浪,北部湾北部为0.8-1.2米的轻浪。近海水温为17.5℃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学科理论与社会实践层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11-30 18:00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要深刻理解这些重要讲话精神,从学科理论与社会实践层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在学科理论层面,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

这个学科体系就是立足能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史料体系是历史学的基石,是话语体系的历史之证,是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撑。要立足“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寻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道理、学理、哲理。要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优化学科设置,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要通过多学科知识、理论、方法的优化配置,形成学术合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学术研究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把着力点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提炼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世界知道何为中国、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为中华文明。通过基础性问题研究,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构建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主性、原创性话语体系。

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人才体系。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专家学者把好方向、搭好平台、建好条件,鼓励专家学者潜心科研、厚积薄发,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在社会实践层面,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表达体系


    这一表达体系旨在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是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的具体措施。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加强宣传教育。要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和表达体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实践引导。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院长)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