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19日16时]:4月20日广西沿海为全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3:0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12:30前后。广西近岸为1.4米左右的中浪,北部湾北部为1.2-2.4米的中浪。近海水温为27.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海洋科技

中国海洋档案馆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纪略

2021-03-18 10:50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字体: 打印
海洋档案是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轨迹和成就的佐证,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资源。任何一件档案资料,哪怕看似不起眼,中国海洋档案馆的工作人员都将其视若珍宝,用心收集、归档、保管。在他们眼中,档案是历史、是启示,也是精神传承。

打响视频品牌

用声像档案讲述海洋故事

  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档案视角宣传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国家档案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建设项目档案微视频征集活动。中国海洋档案馆创作的《去地球南端上抹一道中国红——中国南极长城站建站档案掠影》,从参赛的526个微视频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特等奖。
  这部获奖作品的影像素材全都来自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三分之一的解说词直接引用自档案资料,微视频制作人员是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只有1人有视频编辑专业背景。
  “这个5分钟的微视频是档案人用档案讲故事。创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档案’两字,坚持文字与画面的一致性,确保纸质文件的文字描述与影像素材相匹配。”中国海洋档案馆研究馆员薛惠芬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讲好档案故事,首先要有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料。这些珍贵的原始素材是参加我国首次南极考察的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采集的,中国海洋档案馆一直对其精心呵护,使这些声像档案得以安全保管并有效利用。中国海洋档案馆馆藏的极地考察声像资料共有710GB、200多个文件,纸质档案分散在馆藏不同全宗的进馆档案中。除此之外,还必须熟悉档案,把自己“埋”在馆藏档案中,从中感受那段历史,寻求情感碰撞和交流,寻找创作灵感。
  除了这部获奖作品,近年来,中国海洋档案馆这支“非专业”视频团队还制作了多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微视频,获得了良好传播效果。
  “有人说档案微视频是宣传档案工作的一种方式,我认为,档案微视频是档案信息服务的一种载体,是档案编研产品的一种表现形式。”薛惠芬说,近年来,中国海洋档案馆非常重视声像档案管理和服务。从重大活动影像资料的采集,到声像档案的保管和产品开发,中国海洋档案馆在专业设施设备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为声像档案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精品展厅

宣传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

  中国海洋档案馆“蓝色印记”档案展,于2019年10月底开幕,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档案展通过大量图片、文字、档案本体、样品标本、设备模型等展品,展示了中国海洋事业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展览以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诸多“第一次”为脉络,比如:新中国第一次海洋渔业调查、第一次海洋综合调查、第一次南极考察等,真实而令人信服的档案资料,令观展者不禁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
  展览中的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片,蕴含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海洋和海洋工作的认识和观念,是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体现。观展者在了解海洋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海洋文化的熏陶,也将坚定建设海洋强国的信念。

展出的沙盘、模型、实物和图解,包含着丰富的海洋知识,是直观生动的海洋科普教科书和素材。比如:蓝色国土沙盘、南极沙盘、大洋样品及其矿区分布图等,展现了我国管辖海域和周边海洋空间态势以及南极考察和大洋科考取得的成就;微缩复原的海洋调查船和深潜器,展现了我国海洋技术装备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些展品也融入了海洋的国土意识、环保意识、权益意识和国际合作意识等。在2020年“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中,“蓝色印记”档案展入列“未来之星”海洋实践内容之一,逐渐成为海洋意识宣传和海洋知识普及的精品展厅。
  “‘蓝色印记’档案展将一批档案珍品展现出来,彰显了档案的价值。观展者也从档案中了解了历史、认识了历史,并加深了对海洋档案的认识。”薛惠芬说。

推出特色产品

重现历史和人物精神

  近年来,为了让更多人关心海洋、热爱海洋,了解新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历史,传承前辈的奋斗精神,中国海洋档案馆创新形式,推出大量特色产品,努力发掘档案资料的价值。
  中国海洋档案馆创办的“海洋档案”微信公众号,经常会推送原创作品,形式多样,内容颇具吸引力。其中,有以档案资料为依据讲述的历史故事,有用档案影像剪辑而成的短视频,还有重大项目亲历者的口述历史。比如:1980年5月18日,我国首枚洲际导弹准确命中太平洋指定海域,海洋工作者不辱使命,为此作出了不凡贡献。40年后的同一天(2020年5月18日),中国海洋档案馆推出了一部5分18秒的短视频,用珍贵的历史影像讲述了那段历史。随后,又陆续推出了多篇文章,以文字、图片的形式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最近,“海洋档案”公众号推出了一篇文章《以地图为证反驳相关国家对南海诸岛主权的声索》。文章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法国、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家绘制的地图,为我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提供了历史铁证。类似这种利用档案资料开发的原创产品,还有很多。
  要让历史更加鲜活、可感,就必须掌握更多“料”。中国海洋档案馆对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料,进行着抢救式地收集。其中包括科学家的手稿以及重大事件亲历者的日记、实物等。只要得到线索,工作人员就会尽最大努力去收集并将其珍藏起来。中国海洋档案馆甚至专门搭建了一个摄影棚,不时邀请前辈来口述历史,留下影像资料。这些无疑都是我国海洋事业不断迈向深蓝的印记,也将激励后来者。
  “档案是有温度、有情感、有色彩的,档案工作者是档案的好伙伴,有责任传递其温度、表达其情感、展示其色彩。”薛惠芬表示,中国海洋档案馆将继续挖掘馆藏档案信息,持续开发满足社会和国家重大活动需求的档案产品,以期为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作出更多贡献。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