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海洋预报[22日16时]:4月23日广西沿海为半日潮,高潮位出现于06:30、18:10前后,低潮位出现于00:00、12:30前后。广西近岸为1.2米左右的轻到中浪,北部湾北部为1.0-2.0米的轻到中浪。近海水温为27.0℃左右。
简体版|繁体版 智能问答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海洋科技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陆海统筹 科技先行

2021-08-11 09:20     来源:i自然全媒体
【字体: 打印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名列其中。该重点实验室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科学与技术研究专业优势,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等海岸带研究优势力量共建。

海岸带是人类经济活动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得到各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我国绵长的海岸线,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大城市、42%的人口和60%以上的GDP,海岸带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区域和黄金地带。同时,海岸带地区面临着复杂的外界压力,存在着多重危机。科学认知海岸带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实现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一所所长李铁刚研究员介绍,实验室围绕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和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需求,聚焦陆海交接带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旨在构建海岸带学科体系,发展海岸带科学基础理论,构建海岸带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方法,突破海岸带调查监测技术瓶颈,解决海岸带综合管理技术难题,发展海岸带空间评估、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海洋生态价值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与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等关键技术,为自然资源部行使“两统一”职责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决策支持。

海洋调查现场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 供图

科技创新,支撑海岸带综合管理

海岸带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重要实施区域。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与修复、海域海岛保护与利用、海洋战略规划等职责都与海岸带区域密切相关。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应“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如何科学掌握海岸带资源环境演化规律、有力支撑海岸带资源管理、有效推动陆海统筹发展,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那么,自然资源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将发挥什么作用?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海洋一所海岸带中心主任刘大海正高级工程师从三方面做了介绍。

——利用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优势,从陆海统筹的角度对海岸带进行系统研究。海岸带是陆海统筹的主战场。应从陆海统筹的角度对海岸带资源环境变化进行系统研究,重点考虑海岸带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保护,以及空间合理性的相对关系。基于此,实验室将从流域-海岸-近海的视角认知海岸带资源环境演化规律和时空演变特征,揭示人类活动在海岸带演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效应,提出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策略。

——发挥重点实验室资源集中和体制机制优势,支撑自然资源部海岸带资源管理职责。“海岸带是对科技支撑需求最迫切、也是生态最薄弱的区域,如何实现海岸带全面认知、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提升海岸带区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是自然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刘大海表示,重点实验室将聚焦海岸带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修复、国土空间规划等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

——重点实验室的综合平台优势,是实现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的有效手段。我国自20世纪就开展了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不足,多源的胁迫使海岸带自然生态面临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如何破解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刘大海认为,要破解这一困局,就必须建立多学科、多平台、多尺度的交叉融合研究体系,并基于认识、认知、应用三大问题导向提出响应机制,引领我国海岸带系统科学发展,开展多层次的海岸带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

基础雄厚,省部共建+科教融合

“实验室人才结构好,有活力,有闯劲。”李铁刚介绍,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109名,形成了“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国家与省部级创新人才-中青年人才”的梯队结构。

重点实验室依托主体是海洋一所的海岸带科学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其前身是成立于1965年的原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河口港湾研究室,具有扎实雄厚的海岸带研究基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于洪军研究员详细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基础。

在海岸带基础研究方面,聚焦海岸带气候演化、环境演变、成灾机理、资源环境地理格局等领域,开展了长期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填补了海岸带古气候演化、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地貌、海岛生态地理、海岸带资源环境演化等诸多研究空白,产出了一大批海岸带领域标志性专著,其中,编纂的《中国海湾志》《中国海岛志》成套志书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海岸带技术研发方面,设计了海岸带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相关领域顶层技术体系,牵头编写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调查技术规程等多部标准,编制多项国家级规划;牵头开展了首批地方空间规划海洋试点实践、首个省级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试点、首个市级海岛保护规划;建立了我国首个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自动监测野外研究站,并自主研发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一体化监测设备,实现了海岸带地质灾害由低效率人工监测到高效率自动监测的革命性突破,获得20余项专利。

在海岸带管理支撑方面,深度参与了国家和地方海岸带自然资源管理各项事业,深耕海域海岛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评估、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海洋战略、蓝色金融等领域。

近5年,各项成果获得海洋科学技术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等科研奖励共10项。

中国海洋大学和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为重点实验室的共建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在海岸带地质灾害机理和防治修复、海洋经济和综合管理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海洋一所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且互为补充。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在海岸带过程机理和调查监测、地质灾害机理和防控方面具有深厚积累,并积极拓展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研究,其海岸带研究聚焦山东半岛,具有本地优势。

“三家单位的联合共建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业特长,体现了省部共建、科教融合、院所合作的优势和特点。”李铁刚说。

方向明确,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重点实验室共设置三个研究方向:方向一为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与调查监测技术;方向二为海岸带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修复;方向三为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与空间规划。整体思路是以科学技术支撑规划管理,实现“科学理论-实用技术-管理支撑”三位一体的链条式发展策略。

根据5年建设发展规划,重点实验室将坚持陆海统筹、科学与技术统筹、科技与社会统筹,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自然资源管理支撑相结合,聚焦于陆海交接带的重大资源环境挑战,以典型海岸带为研究区,以构建海岸带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核心,以海岸带自然资源环境调查为基础,以陆海相互作用下的海岸带关键过程、演变规律、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为支撑,发力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海岸带空间规划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努力打通海岸带应用基础研究与管理支撑的全创新链条。

“重点实验室将以重大、重点项目实施为抓手,强化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创新导向,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形成‘顶天立地,陆海统筹’的总体科研布局。支撑‘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深度治理及防灾减灾等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李铁刚说。

李铁刚表示,近5年内,重点实验室将聚焦环黄渤海沿岸湾区、河口、海岛的经济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挑战,开展多学科交叉和海陆一体化调查与分析,以海岸带调查监测、地质灾害、防治修复等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深化陆海相互作用下的海岸带沉积过程与机理,辨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海岸带演变中的作用,探索海岸带自然资源空间规划方法,初步构建完成海岸带科学学科体系,将实验室建成综合实力强、学术水平高、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国内发挥引领作用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岸带科学研究平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