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海洋维权执法综合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中国海监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队
联系人:李阳 0771-5388168
评价单位:北海市碧蓝海洋环境保护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人:谢懂 0779-6801385
自本简本公布10个工作日之内,公众对该环评报告的意见可以通过上述联系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反映。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和建设周期
建设项目名称:广西海洋维权执法综合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钦州市沙井镇沙井港。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投资:15033万元。
建设进度:建设期为18个月。
1.2 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本项目占地面积
1.3 建设项目周边概况
项目周围主要的敏感目标见表1.3-1。
表1.3-1 项目所在地主要敏感目标
序号 |
敏感点名称 |
位置 |
距离(km) |
保护内容 |
1 |
茅尾海海沙开采区 |
西 |
3.67 |
水质 |
2 |
茅尾海北部滩涂养殖区 |
西 |
1.30 |
水质 |
3 |
沙井度假旅游区 |
西 |
0.10 |
水质 |
4 |
茅尾海东岸度假旅游区 |
西 |
1.15 |
水质 |
5 |
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西 |
1.31 |
水质 |
6 |
排榜村 |
西北 |
0.5 |
大气环境、声环境、地下水 |
2 污染物排放
2.1大气污染物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
1、施工期
项目进行陆上构建物施工了,土地的平整、原有沙井港仓库的拆迁、各种基础槽的开挖均产生粉尘影响。
(1)陆域施工扬尘:工程建设期间土石方开挖调运、材料采购运输、装卸、堆放、拌和、机械车辆运行等过程均会产生扬尘,使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增加。
(2)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燃油废气:施工机械和各种运输车辆运行时将产生燃油废气,废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据类似工程测定,距源强
2、营运期
(1)无组织、间歇性排放:主要来自以燃油为动力的执法船只、直升机、轿车、客车、运输车辆等排放的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是NOx、SO2、CO。
(2)有组织排放:主要是来自基地食堂的厨房,排放的污染物是油烟。
基地食堂的最大座位数位200个,其食用油用量年耗油量为5.11t/a,经核算:本项目油烟产生量为
食堂排放的烟气中还含有SO2、NO2、烟尘等。
2.2废水污染物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
1、施工期
(1)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NH3,集中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排入附近海域。
(2)施工船舶的含油废水按照交通部《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的要求落实施工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措施,为间歇式排放。
(3)码头建设设备抓斗式挖泥船和绞吸船,作业时产生的悬浮物。
(4)施工废水包括砂石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废水,混凝土拌和废水为间歇式排放,其余为连续排放。
表2.2-1 各类废(污)水排放情况一览表
污染源类型 |
废水排放时段 |
排放特性 |
废水排放强度 |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 |
砂石料加工废水 |
施工期 |
连续排放 |
|
SS:3000mg/L |
混凝土拌和废水 |
施工期 |
间歇式排放 |
冲洗废水: 养护废水: |
SS:5000mg/L pH值12 |
生活污水 |
施工期 |
间歇式排放 |
|
COD:250mg/L SS:150mg/L |
含油废水 |
施工期 |
间歇式排放 |
|
石油类:30~150mg/L |
2、运行期
废水主要来源于基地的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地面冲洗水和初期雨水以及机修车间和流动机械设备冲洗的含油污水。
(1)含油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
(2)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氨氮、动植物油。
(3)地面冲洗水及初期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SS。
执法基地的执法或其它工作人员最大设置为200人,其个人生活用水量年排放量为
基地食堂设计的最大座位数为200人,基地食堂的用水量为
船舶污水:到港船舶不得在本码头水域内排放船舶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确需岸上接收的,由船舶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海事部门委托其认可单位污水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
2.3固体废物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
1、施工期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按规定应及时收集送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有效处理。各种构建物、道路建设产生的弃渣收集并集中作造陆填方,不外排。
根据拟建项目的工程设计,航道、调头池和港池疏浚产生的疏浚量与填海造陆需要的填方量、拆除沙井港旧的仓库、办公室及其它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基本上本项目能实现土石方的自我平衡,不需要抛弃挖方或购买填方。
2、营运期
(1)船舶和基地办公垃圾、生活垃圾。
(2)基地食堂的肉沫、动物皮毛、食物残渣、卫生打扫的废弃物以及厨房垃圾。
(3)维修车间的废弃零件、边角料等。
2.4 建设过程和生产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情况
1、施工期
项目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各种机械噪声和车辆行驶的交通噪声。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的运行等都将产生较强的噪声。
2、运行期
(1)执法船舶以及各种后备物质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
(2)直升机噪声:主要是执法直升机间歇性飞行噪声。
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 填海和港池开挖前后区域海流动力变化分析
模拟结果显示,填海区和港池区开挖后水域流速以减小为主,水道中间的C点涨急时刻水域最大流速为
3.2. 海浪动力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钦州湾口三娘湾海浪站和白龙尾站实测波浪资料分析,钦州湾常浪向和强浪向均为SSW,平均波高介于
项目位于茅尾海内,沙井岛南部,外海传进茅尾海内的波浪能量耗散始尽,因此本项目附近基本没有波浪,项目建设不影响附近海域的波浪。
3.3 海洋工程对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清淤工程对水质环境的影响
填海区清淤过程中悬沙扩散特征为水道呈南北状分布,超一、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范围面积为
表3.3-1 填海区清淤施工悬沙增量面积 单位:km2
施工期 |
代表值 |
>10mg/L |
>20mg/L |
>50mg/L |
>100mg/L |
>150mg/L |
大于10mg/L等值线距码头最远距离(m) | |
北方向 |
南方向 | |||||||
清淤 |
最大值 |
0.1019 |
0.0255 |
0.0051 |
- |
- |
296 |
222 |
平均值 |
0.0246 |
0.0041 |
0.0001 |
- |
- | |||
包络线 |
0.158 |
0.025 |
0.005 |
- |
- |
注:“-”表示面积不超过一个计算网格
二、港池疏浚与围堰区吹填溢流
港池疏浚与围堰区吹填溢流悬沙扩散特征为水道呈南北状分布,超一、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范围面积为
表3.3-2 港池疏浚围堰区吹填溢流施工悬沙增量面积 单位:km2
施工期 |
代表值 |
>10mg/L |
>20mg/L |
>50mg/L |
>100mg/L |
>150mg/L |
大于10mg/L等值线距码头最远距离(m) | |
北方向 |
南方向 | |||||||
吹填 |
最大值 |
0.1987 |
0.0268 |
0.0051 |
- |
- |
593 |
593 |
平均值 |
0.0347 |
0.0041 |
0.0001 |
- |
- | |||
包络线 |
0.453 |
0.026 |
0.005 |
- |
- |
注:“-”表示面积不超过一个计算网格
3.4 海洋工程对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地形地貌的变化
本项目填海造地后,新增了陆域,在沙井岛东部产生了新的岸线;港池浚深至
(2)回淤变化分析
工程的建设只是引起码头前沿和港池附近南北长约
3.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项目营运期的主要大气污染为食堂油烟,食堂油烟经过处理后,油烟去除率在90%以上,油烟排放浓度一般为1.8~2.0 mg/m3,符合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
3.7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项目运行期的外排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经过项目设立的污水站处理后达标排放,项目水量较小,对周边海域影响不大。
3.6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营运期项目的主要噪声为生活噪声及出入港口的小型车辆的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4.建设过程和生产运行过程的环保措施
4.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食堂油烟的污染防治措施,油烟净化器,确保餐饮油烟达标排放,设置的油烟排气筒应符合环保、市容的有关规定。
4.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1)基地维修车间含油污水和地面及车辆设备冲洗废水等含油污水经收集渠道收集后汇先汇入隔油沉淀池进行油、渣、水分离后,滤水汇入污水站处理;初期雨水及冲洗污水用明沟收集后流至沉淀池,经自然沉淀后可回用或汇入污水站处理。
(2)生活污水:项目采用粪便污水和一般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3)船舶污水:到港船舶不得在本码头水域内排放船舶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确需岸上接收的,由船舶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海事部门委托其认可单位污水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
4.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针对各种噪声源的具体情况,首先从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合理平面布局入手,其次是采用安装消声器、设置隔声屏障(围墙与绿化带等)等措施降低噪音,以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4废渣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固体废弃物为办公垃圾、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维修车间的废弃零件、边角料等则先综合利用,剩余部分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5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本项目,符合现行的国家产业政策,其选址符合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可行,废气和废水能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的声环境影响可控制在可接受水平。项目采取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环境风险影响在可接受程度内。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条件下,从环境保护角度,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